《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毕力躬行 逐梦小井庄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通讯员 吕乐双 金云 发布日期:2019-08-28 10:37:23 |
本报讯 8月16日至19日,安徽大学“传承小井庄精神,促进新农村改革”历史成就考察团一行六人赴肥西县山南镇小井庄村开展调研活动。 缅怀历史 铭记在心 8月16日上午,在山南镇民政办公室主任王道坤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农村包产到户纪念馆和山南乡贤馆。在包产到户纪念馆的墙壁上,邓小平同志关于包产到户的论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通过参观,对小井庄包产到户的历史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感悟到包产到户诞生、成长与推广过程中的艰辛。山南乡贤馆中,陈列着几十位山南镇乡贤的事迹介绍,文明乡风扑面而来。 体察时代 激昂奋进 当天下午,考察团到稻虾养殖基地与葡萄种植基地进行调研,采访基地负责人,随后与小井庄村民委员会刘主任进行了深入座谈。通过负责人和刘主任的讲述,我们了解了小井庄村脱贫攻坚情况和产业经济状况。在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扶持下,小井庄村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以“三权分置”为基础、以第一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新模式,顺利实现了脱贫攻坚,步入小康。 聆听心声 感恩祖国 实践过程中,考察团走进村民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聆听百姓声音。 8月19日,采访了一位八十余岁的刘姓村民。交谈中,他感慨道:“以前村里的年轻人出去了,没有人种地,就放在那里荒着,现在好了,土地能流转了,就让人家种着一年还能给我们老百姓将近一万元钱,多好啊。”这些发自肺腑的话让大家深切体会到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中国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参观稻虾养殖基地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