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师大四百名实践导师躬耕育人在一线
04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664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7月31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664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安师大四百名实践导师躬耕育人在一线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谢婷婷 通讯员 刘长生  发布日期:2019-07-31 10:34:51

  为促进社会实践与专业素养提升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今年暑期,安徽师范大学四百余名干部、教师继续深入一线,以实践导师的身份全面指导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用躬耕育人的行动打造人才培养的“第三课堂”。

把三尺讲台立在田间地头

  今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路丙辉是赴宣城市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调研团队的实践导师。从团队组建到实践全程,他对全体成员进行了全面的指导。“社会实践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同学们要明确调研主题,了解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在培训会上,他给予学生们殷殷指导。“路老师参与到我们的实践活动中,和我们一起明确了实践目标和任务,让我们活动筹备更加完善。”团队负责人周明鹏说。
  地理与旅游学院教师程先富是赴大别山区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调研团队的实践导师。炎炎酷暑,他带领队员们自皖北向皖南,沿金寨县、霍山县、岳西县一线,全面考察江淮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实践活动中,程先富现场讲解自然地理环境和各要素之间作用的复杂性,帮助队员们克服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岳西县水土保持站,他示范、指导并鼓励队员对径流场进行土壤采样。不论是参观测站还是进行采样,教师都不断提醒和鼓励队员们对研究方法、研究器材进行创新。
  该校是教育部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徽州三雕”传承基地。为了建设好基地,赴黄山市徽文化之“徽州三雕”传承与保护调研实践团队在美术学院教师程奇、王春雷、程国栋的全程指导下,前往黄山市等地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徽州三雕”传承保护现状。调研团队走访了明清刻工聚居的虬村和潭渡村,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了解徽派版画“活态”传承的现状,并驻扎徽州版画博物馆内,对馆藏徽派古版画作品及部分版画原版,在教师们的精心指导下进行拍摄、测量与分类整理,为后期深入研究徽派版画积累重要资料。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教师杭后俊是“项目e站”赴合肥遥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VR科技创新实践团队的实践导师。实践团队组建伊始,杭后俊就向学生们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在实践过程中,杭后俊一直给予团队最细致的指导,从软件的下载版本到软件前期的环境设置,从学习资料的提供到团队项目进度的实时跟进,杭后俊一直在诠释着“良师益友,循循善诱”的含义。“希望你们珍视这次难得的实践机会,怀谦卑之心,虚心学习,不懂就问。”面对学生们的问题,杭后俊总是耐心地给予解答。
  这个暑期,法学院教师周仁标带领队伍从芜湖市前往六安市开展实践调研,访问了六安市裕安区文化和旅游局、文物管理局等单位,为实践活动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指导建议。周仁标还带领成员们对六安市特色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实地调研,向成员们分享了许多自己独到的见解,让队员们受益匪浅,也为团队最终取得调研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周仁标以身作则的认真工作态度不断激励着团队成员们奋发向上,完成调研。
  今年暑期,生命科学学院教师涂传林指导赴芜湖市绿尚园艺有限公司实践团队的队员们了解了芜湖市花卉市场情况,提升创新、创业意识。涂传林多年来长期深入一线指导,他所指导的学生曾在创新创业大赛屡获佳绩。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来培养创新、创业骨干,通过创新、创业进一步提升学生能力,涂传林探索出一条将“三个课堂”融合、融通的道路,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赴芜湖县、和县聚焦媒体融合新态势、探寻乡村振兴新契机团队在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马梅的带领下,从学校出发,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实践前期,马老师和实践队员们一同前往实践地踩点,制定好考察路线并安排好住宿等相关问题,为团队后期工作的开展做了铺垫。调研期间,马梅与团队成员同吃同住,每天的行程结束后,马梅会召集团队成员一起开会,对团队已经采得的素材进行分析。
  每年暑假,该校的实践导师们将三尺讲台立在田间地头,用经验为团队指明方向,用专业引领学生不断前行。

实践路上的那些心里话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当实践导师肩负责任启程,将三尺讲台立在田间地头,帮助队员们一路实践一路成长,除了辛劳和汗水,还留下了一张张生动育人的画面,以及一段段启迪人生的心里话。
  “这没有什么啊,都是我应该做的。社会实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部分,是我的份内事。”赴芜湖市创新企业调研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束时,面对学生们表达感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师孙益民对学生们说。作为退休教师,孙益民依旧选择通过指导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们提升专业素养。从实践地点的联系到实践方案的制定,都凝聚着孙益民的心血。实践开展过程中,每一次活动,孙益民都会鼓励队员们积极提问,向更多优秀的人学习,让队员们更好地将实践所学转化为自身专业素养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我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指导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了,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社会大课堂,暑期社会实践的作用很大,只要学生需要,我就一直指导下去”。经济管理学院教师朱立冬是赴皖江城市带八市长江三角洲高质量一体化背景下长江经济带皖江区域产业布局与区域协调发展调研团队的实践导师。为了把团队指导好,帮助学生用自己所学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他带领团队前往池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区域社会经济、产业协调发展调研、交流。
  “看着你们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发挥在社会实践中,我很欣慰;看着你们这么有干劲,我觉得自己这些天的指导没白费”。历史与社会学院教师钟颖是赴我省五市关于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状况调研团队的实践导师。白天,她带着团队前往芜湖市、合肥市等地对接实践单位;晚上,她不顾疲倦帮助学生修改问卷、指导数据整理。调研出现困难时,她鼓励队员们平常心面对;调研取得进展时,她告诉队员要精益求精。她不仅教会了队员调研方法、数据整理技巧,还关心队员生活。
  文学院教师项念东是赴黄山市雷湖中心学校“说文写字”支教团队的实践导师。大学校园里,项念东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深深影响了学生们,激励着他们将所学化为所教,真正做到学有所用。社会实践活动中,项念东耐心指导教育教学方法,不忘鼓励队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到社会实践一线,项念东聆听了学生们的支教课后感慨道:“以前是我给你们上课,现在是你们上课我来看,课上得很好。”他反复叮嘱队员们要踏踏实实做好实践,在辛勤中体会人间百味,在实践中增长自身才干。
  教育科学学院教师赵学菊是赴芜湖市幼儿园爱心义教团队的实践老师。“我们是一个具有专业特色的团队,在爱心义教中就要充分发挥我们教育学和心理学特色”。赵学菊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引领队员们,鼓励队员们在教学设计上大胆创新,并请专业人士向队员们介绍了“融合性阅读”的新概念。“赵老师参与实践当中,在为人处世和专业学习上为我们队员上了一堂难忘的课。”团队负责人崔蕊蕊说。
  “希望你们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社会主人翁意识,总结实践成果,认真学习活动经验,真正做到有所收获。” 数学与统计学院教师崔静是赴芜湖市“大数据+少儿编程市场”调研团队的实践导师。在实践过程中,崔静指导大家运用所学知识,对自身进行反省和挖掘,以求在考察中能够做到储备充分,使效率最大化。
  在芜湖宏景电子生产一线,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教师石建平与实践队员们一道了解工厂生产流程,并进行实践指导。石建平告诉队员们:“要珍惜实践机会,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学校与企业是两个不同的课堂,懂得理论结合实践,在实践中勤于发现问题、善于全面思考、敢于提出建议”。石建平坚持言传身教,引导队员们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时刻牢记质量意识及工匠精神。
  “没有参观、学习的基础,我们就很难有切实的科学体会和感悟,也很难在研发过程中有所开拓、有所精进”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孙柯跟团队队员们说的心里话。孙柯先后指导赴陕西省西安市酿酒工艺调研与研发团队与赴江苏高邮鸭集团咸鸭蛋加工工艺调研团队,从实践方案的制定到团队成员的分工,再到强调安全问题与团队精神的建设,无微不至的指导体现了他作为实践导师沉甸甸的责任。
  音乐学院教师韩丽是赴绩溪县徽剧文化中的舞蹈元素调研团队的实践导师。“作为未来的舞蹈教师,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是我们必修的一门课程,采风调查是必要的手段。做调查研究一定要实事求是,完完整整地把我们听到的、看到的和了解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加以思考形成调研报告,才能真正为艺术传播贡献力量。” 她带领队员前往绩溪县伏岭镇调研徽剧传承时说。

躬耕育人打造 “第三课堂”

  这样的实践故事、这样的育人画面还有很多很多。记者从校团委了解到,这个暑假,安徽师范大学共有四百余名干部、教师深入一线,以实践导师的身份全面指导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用躬耕育人的行动打造人才培养的“第三课堂”。
  长期以来,该校坚持把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人才培养的“第三课堂”,每年从党政管理干部、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专业教师等师资力量中选聘实践导师,其中高级职称教师不少于100名。实践导师深入一线与学生们同吃、同住、同实践,把三尺讲台设在企业、社区、农村,从思想动员、实践主题、活动组织、专业知识等环节进行全程指导。他们的参与促进了社会实践与专业素养提升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践路上,他们用专业引领学生不断前行,用关怀鼓舞团队勇敢追梦,是全校教师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生动写照。

□本版图片由安徽师范大学校团委提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