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新港村的758天” 宿州市共青团助力青春在火热实践中闪光 团芜湖市委牵手安师大打造团队培训“实验班” 奇瑞的“工匠”车间
02版:青年大学习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66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7月25日  星期四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663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我在新港村的758天”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团马鞍山市委书记 马鑫 发布日期:2019-07-25 16:41:11

  精准脱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求和关键举措。脱贫攻坚,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大的牵挂,而“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是共青团的光荣传统。
  2017年4月,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向全市28个贫困村选派驻村扶贫干部,在得到这一消息后,我分别打了两个电话给远在河南老家的父母双亲,以及我当时尚未结婚的未婚妻,告诉他们我要去驻村扶贫,在得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以后,我第一时间将报名申请书递交到市委组织部。
  我将要驻村帮扶的村是新港村,它位于含山县的最南侧,裕溪河畔,距离市委、市政府84千米,单程车程将近一个半小时,是最为偏远的一个贫困村。当身为老党员的父亲得知我即将驻村扶贫的消息后,为我写下了一段寄语:“开好局,起稳步,依靠党群和干部;慎思考,勤研究,吃透政策和任务;朋友圈,好要素,都能帮民找出路;用心干,汗水注,一定要帮贫困群众走向致富路。”
  就这样,我到了新港村。它面积不大,只有五平方千米,人口不多,只有567户212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52户98人。经过村党总支、村民委员会和扶贫工作队的共同努力,现在的新港村已经顺利实现了“户脱贫,村出列”的目标任务,村容村貌也得到了很大改善,村集体收入从2016年的0元已经跃升到了2018年的16万元。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很大提升。这些改变就发生于我在新港村的758天里。
  初来乍到,积极转变角色,抓好队伍建设。首先,转变心态,夯实基础。到村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印制了扶贫工作队的联系卡,将它张贴在全村每户贫困户家的墙上,告诉他们,无论有任何困难,都可以随时联系我们。其次,转变角色,形成合力。一天,贫困户过长春给我打来电话,说他13岁的儿子过仕成从含山县第三中学辍学,整日在家打游戏,家人的话听不进去。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们工作队连续一个月每日上门做思想工作,终于把过仕成劝返校园,后经多方协调,把他转入了市区的皖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学习汽车修理专业。前段时间,过仕成给我打了个电话,他说:“马叔叔,我明年就要毕业了,毕业后,我一定要找个好工作,孝顺父母,回报社会。”
  发挥党建作用,聚力脱贫攻坚。经过大家齐心协力,新港村成功创建成为了市、县两级的党建示范点,在村部设立党建先锋长廊,定期更新党员红黄榜,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出生于1988年的方武是村里年纪最小的贫困户,因患小儿麻痹而导致行动不便。在工作队的帮助下,他开办了家庭农场,养了四十多头生猪和一些家禽,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方武在2018年向村党总支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写到:“我要向扶贫工作队学习,我想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无私奉献,帮助村里的父老乡亲一起脱贫致富。”
  聚焦产业扶贫,强化造血功能。截至目前,新港村已发展形成了三大功能区。首先是休闲农业,村里现有三家农家乐和一个休闲垂钓基地,每年的营销额可达近200万元。其次是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依托950亩水面发展水产养殖,实施300亩的稻虾共养“金稻鱼”项目,推广大棚蔬菜种植。第三是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筹措省、市帮扶资金近500万元,将周港自然村打造成为了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
  在新港村的758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扶贫感悟。扶贫是新时代“最有人情味”的工作。每当我去贫困户家走访,临走时,他们总是把我送出家门,并不断地说:“谢谢你们,给你们添麻烦了。”当问到九十多岁的五保贫困户胡祥英还有什么需要时,胡祥英紧紧拉着我的手说:“满意,共产党好。”是啊,扶贫能够进一步拉近、筑牢我们党和基层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而作为团干部,我十分荣幸能够从事新时代“最有人情味”的扶贫工作。
  基层是年轻干部成长锻炼的“大熔炉”。在我内心深处,对基层最初最朴素的定义就是农村,我认为只有真正在农村呆过,才会知民之所想、办民之所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基层干部的一言一行始终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光辉形象。老百姓的一句满意是我们为之奋斗终生的不变初衷。
  时光荏苒,两年多时间过去了,如今我已离开了新港村,结束了驻村帮扶。回想往事,我感慨万千——人生如棋,演变着进退分离。含山县运漕镇新港村,758天的扶贫时光,为我重新赋予了生活和幸福的含义,让我明白了原来有一种生活叫“驻村帮扶”、原来有一种幸福叫“群众满意”。两年的付出和收获,终生铭记,受益终身。人生只有起点,帮扶没有终点;离别预示重逢,彼此不说再见。对于我而言,那就是:两年扶贫日,一生新港情。
  作为党员,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承诺:无论将来身处何种岗位,我都将始终秉承“占着排头不让,把着红旗不放”的精神,拼搏进取,团结、带领身边人一起向上向善,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