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19日,我省31671名考生跨入“本科门” 校园特写 教育援疆 花开正艳 我们为什么要缅怀李吉林 安庆市宜秀区“3+X”进校园活动向纵深推进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66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7月24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662期  下一期
我们为什么要缅怀李吉林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三 水 发布日期:2019-07-24 10:20:59

  7月18日下午,中国情境教育创始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教育家李吉林因病医治无效去世。
  李吉林说,教育是播种。她五十多年的教育生涯就是在校园教室、在儿童心田、在新中国基础教育园地辛勤开垦与播种——
  我看山看水小学最美,儿童最让我爱恋。从此,我像农民忠实地守着自己的园地,不断地耕耘,不断地播种,不断地收获。
  我不是农民,却是一个播种者;我不把谷子撒进泥土,却把另一种金色的种子播在孩子的心田上——那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理想的种子,便会获得令人惊奇的收获。
  当教师远比蜡烛永恒,照亮了别人,升华了自己;即便是比作“春蚕”,也绝不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而是丝虽尽,却身不死。蚕变作蛹,蛹变成蛾,蛾又孕育出蚕宝宝,无穷无尽……那真是如诗如画。
  ……
  以上都是李吉林的语录。
  原来,让我们哀痛的不仅仅是失去了这样一位荣誉满身的教师,而是教育的沃野又少了一位心里、眼里皆儿童的同行者。
  我们为什么要要缅怀李吉林?这就是答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