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怀远县,寻访安医大的前世今生 四十八名“小先生”走进社区关爱“来自星星的孩子” 关爱留守儿童 重温红色足迹 图片新闻 桐城市:用“公益品牌”助力脱贫攻坚事业 合肥经开区举办第十四届社区晨晚练展示赛
06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66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7月19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661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关爱留守儿童 重温红色足迹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谢婷婷 通讯员 刘兆阳  发布日期:2019-07-19 10:30:16

  本报讯  7月初,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暑期实践团队第四年到休宁县,走进该县汪村镇分别开展了大连村关爱留守儿童的支教活动、走访石屋坑村的重温红色足迹活动。
  大连村是皖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村里的年轻人在外地打工,留下年幼的孩子与老人为伴。七天的支教过程中,如何让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收获最大的快乐是支教队员们始终思考的难题。布置教室,演练课程,准备课堂用具,一切只为给孩子们更好的陪伴。支教队员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开展了以“缤纷乐园”为主题的支教活动,告别枯燥乏味的课堂环境,以生动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课程与孩子们分享知识、感受快乐。从音乐课到书法课、从绘画课到体育课,支教队员们从多门课程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绘画来引导孩子们认识自己的梦想,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教孩子们唱出对未来的憧憬,室外体育课和运动会让孩子们走出课堂、走上操场。从课堂上体验到缤纷的乐趣,在玩耍中让梦想生根发芽,陪伴的过程中与孩子们同乐。这是实践队伍赴大连村支教的初心,也是不懈努力的方向。
  为了能更了解孩子,支教队员们走访了部分孩子的家庭,发现很多孩子在缺少关爱的环境里出生,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也藏着对世界的冷漠。“从小在城里生活的人可能很难想象大山里孩子的遭遇,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多陪陪孩子们,与他们一同度过快乐的时光”。队员冯梦瑶和队友一起打开了孩子们的心扉,用行动再一次证明了支教的意义。
  此外,为了更好地对队员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另一组实践小分队走访了“皖南革命摇篮”石屋坑村。在石屋坑村,老村长胡润泉向实践队员们详细讲解了1935年秋至1937年初,中共皖浙赣省委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的经过,并和退役军人张文海带领队员们参观了石屋坑红色纪念馆和中共皖浙赣省委旧址。参观过程中,队员们听老村长讲述了皖浙赣边游击区的种种往事,仔细感悟中共皖浙赣省委带领群众在斗争中所形成的“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石屋坑精神。
  “石屋坑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精神传统,值得我们去仔细学习和铭记。中国共产党和群众在三年游击斗争中所形成的党群关系在新时代更应该得到发扬,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愿意积极提升自己,尽力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团队成员任淑铭深有体会地说。“密切党群关系,离不开将党的优秀传统在新时代继续加以弘扬。‘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石屋坑精神是党扎根于人民的真实写照,也是人民群众融情于党的真实反映”。带队教师刘兆阳表示,作为团队成员,不仅应坚定理想信念,端正入党动机,更应该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与社会实践服务能力,学习石屋坑精神,重温先辈红色足迹。用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更高的社会实践水平为社会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