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安徽高考各批次录取最低分数线发布 红十字应急救护走进小学校园 家校共育才是最好的“戒尺” 崔世峰:抱朴守真,还学生多彩童年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654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654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家校共育才是最好的“戒尺”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三 水 发布日期:2019-06-26 09:37:44

  近日,广东省司法厅公布《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送审稿)》,其中关于教育惩戒的内容成为关注焦点。《条例》明确学校和教师依法可以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甚至采取一定的教育惩罚措施。
  对于这个为教师“撑腰”的规定,诸多受访教师却纷纷表示“不敢用”、“不愿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教师不知道教育惩戒的“戒尺”在哪里?
  笔者认为家校共育才是最好的“戒尺”。对孩子的管教,家长不能缺席。孩子的教育不只是学校一方的事,良好的教育生态从来都需要家校双方共同维护。与其讨论教师手中戒尺的尺度,不如用家校共育让孩子明事理、懂规矩。
  所谓家校共育就是教师和家长间的信息交流要更加通畅,教师有义务向家长通报《条例》在校情况,家长有责任保持对孩子的关注。以前,教师的家访最能让家长详细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现在通信技术发达了,微信、电话都能及时通报信息,类似家访式的交流却少了。
  家校共育是最好的“戒尺”,孩子教育不能“坐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调一致才能形成合力,从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