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学霸”
刘 懿
毕业学校:六安市第一中学
目前就读:清华大学
刘懿,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中毕业生,在2018年高考中被清华大学录取。此前曾得到清华大学领军计划30分降分和北京大学博雅计划10分降分资格。
“学霸”究竟是怎样炼成的?有人为此兀兀穷年,每晚开“夜车”;有人却每天轻松度过,在快乐中取得人人羡慕的成绩。有人说:“你只有足够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毫不费力,那不过是表象罢了。哪里有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取得好成绩的同学呢?实际上,唯有脚踏实地,把握当下,才是成为“学霸”的不二法门。
一、摆正心态
高考是一场持久战,短期的努力可能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次考试的成绩也算不了什么。尽管这个道理人人都明白,可还是有同学在失败后不知所措,甚至一蹶不振。考试,实际上是查漏补缺的工具,为我们指明完善自己的方向。与其为冷冰冰的分数而纠结,还不如在考试之后积极反思,弥补短板,着眼于下一次挑战。而且,现在不必考虑得过于长远。心中有理想的大学,固然是件好事,但也没必要每天去想着它,给自己平添许多无谓的压力。
如果心里实在有打不开的结,不妨向家长、老师、同学倾诉。家长、老师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更擅长从大局出发,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记得有本书《谁的青春不迷茫》,是啊,家长和老师都是过来人,他们一定能理解我们的难处。不要因为他们的“威严”而止步,其实,他们很乐意为身处困境的我们伸出援手。而同学往往能和我们产生共鸣,尽管问题不一定能得到解决,但是起码心里会感觉到宽慰。
二、脚踏实地
课堂上,老师所教授的内容是他们多年劳动成果的结晶。也许课上的内容大家已经很熟悉,可是再听一遍,也是一种巩固。在高三的复习课上,我曾经目睹过不少同学自顾自地在下面刷题,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可取。这样做效率并不高,还会丢掉老师强调的重点,实在没什么好处。
俗话说:“熟能生巧。”知识的掌握离不开练习。对于数学、物理、化学这些科目,我平时比较注重多做题,而且做过的题目一定要弄懂,不仅仅满足于记忆解答,还会去想一想出题者的意图,寻找不同题目之间的联系,这样才更有助于让知识系统化,在遇到相同的题型时可以更好地去应对,甚至会产生“题目尽在掌握之中”的感觉。数学是极其考验思维的一门学科,学习数学要有清晰的思维体系,才能融会贯通,做起题目得心应手。有些同学“不怎么努力”就能学好,正是因为他们把功夫放在了钻研、总结上,把知识“学通”、“学精”了。
对于生物,高考题越来越注重课本知识,可以多翻一翻、记一记,尤其是对于必修1、必修3这两本知识点很多的书,更是要翻到“滚瓜烂熟”,才能在做题时不掉陷阱,不被“套路”。
学习贵在坚持。“一日学,一日功;一日不学,十日空”。特别是在英语的学习中,如果一段时间不去接触它,英语水平就会急转直下。相信没有同学会有“临时抱佛脚”的念头,但是每天都不能松懈。如果长期不读书、不做题,就会找不到感觉。无论每天时间多紧,我都会抽时间来读一读课文、做一做题目,不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水平,而是让自己的这种感觉一直保持下去。和语文一样,英语也需要积累,建议同学们积累频繁出现的生词,以及高级词汇、高级句式,这对阅读和写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劳逸结合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做法绝不可取。精神上长期的高度紧张,非常不利于身体健康。学习是目前的主业,但不是人生的全部。在座的各位一定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许学过乐器,或许善于运动……尽管高中的学业负担的确挺重,课外时间十分有限,但是这不是放弃它们的借口。生活再忙、再累、再苦,找点时间,找点空闲,即便是听一首歌这样再简单不过的休闲方式,也能起到“苦中作乐”的效果。白天在学校的学习强度已经很大了,下了晚自习回家没有必要再“开夜车”,这样反倒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效率,我从来不这样做。六安这座小城有两条河穿城而过,河边风景秀丽,尤其适合休闲。在周末的晚上,我常常和父母一起到河边散步,仿佛把身体交给了大自然,忘记了一切不快。其实,学习时间的“量”不是关键,最重要的是它的“质”。
“韶光易逝,劝君惜取少年时”。高中时光短暂,希望同学们不留遗憾。愿大家行胜于言,把握当下,迎来鲲鹏展翅的那一天。
□徐 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