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一小学让劳动教育从书本上活起来 安庆师范大学:135名大一新生获174万余元奖励 校园特写 省政协调研 桥书法教育 合肥市:再添一国字号名师工作室 池州市:部署推进教育督导重点工作
07版:市县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65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6月19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651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合肥市一小学让劳动教育从书本上活起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程榕娟 发布日期:2019-06-19 10:32:32

从校内农场到田间地头

   本报讯 “这是红花苋菜,这是水芹,这是养心菜,这个菜在菜市场上都不好买呢,它的作用可大了,泡水喝、炒着吃都行。”6月12日,合肥市临泉路第二小学门口,该校三(1)班学生曾雨虹站在摊位前,耐心地向前来采购的爷爷、奶奶们推荐。在她面前的桌上,蔬菜整齐排列着,鲜红的西红柿、嫩绿的黄瓜和青椒、饱满的番茄……不同于一般的蔬菜,这些可都是曾雨虹与同学们亲手种植的,从播种,到收获,到义卖,曾雨虹和同学们切实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在该校教学楼五楼楼顶,占地300平方米的空中农场是该校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该校在校园场地有限的条件下,开辟空中农场,让学生亲身体验种植的乐趣,并从校内延伸到校外,组织学生走到田间地头,跟随农民伯伯学习插秧,切实让劳动教育从书本上活起来。
  采摘节让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
   当天是该校开展的夏季采摘节,也是自去年秋季学期开辟空中农场以来第二次组织采摘节。
   一大早,该校农耕社团的十多位学生就在教师的带领下,到空中农场,小心翼翼地将熟透的西红柿、黄瓜、青椒等果蔬采摘下来,并分门别类地打包好。担心剪断藤后的西红柿直接落在地上,两个学生默契分工,一个剪,一个接;摘苋菜的时候,怕伤着其他菜,先用手扒拉开菜丛,然后小心地从根部掐断……每个人都动作娴熟到位。不一会的功夫,学生们就将果蔬打包好,两两一组,抬到校门口的展位上,小小的脸庞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苋菜一元钱一把,很嫩的,刚刚才采摘的”、“奶奶,青椒来一袋吧,两元钱一袋,都是我们自己种的,没打任何农药”……义卖还没开始,路过的学生家长一下子就围上来了,学生们卖力地推销着自己种植的果蔬,像养心菜这种在菜市也不常见的蔬菜,曾雨虹和同学们也不忘教采购的爷爷、奶奶们吃法。一刻钟后,刚刚还满满一排的果蔬,被学生家长们抢购一空。
   “很有成就感,自己种,自己收,自己卖,感觉不一样”。三(2)班学生邵杰耀说,没有参与到空中农场之前,有很多蔬菜都不认识,即使是经常吃的一些蔬菜,也会叫不上名字,“但现在不同了,我不光能叫出这些蔬菜的名字,还知道怎么种、怎么打理”。
   “现在和妈妈一起去买菜,我能帮忙挑选,知道哪些是新鲜的,比如说买黄瓜时,上面有小刺的、扎手的就是新鲜的”。曾雨虹说,因为空中农场,自己喜欢上了劳动,家里的阳台上种满了各种小花。
劳动教育从空中农场走向田间地头
   顺着教学楼楼梯,一直走到五楼,楼顶即是空中农场,满眼葱茏,一人多高的玉米、攀藤而结的大西瓜、串串玛瑙葡萄、青红交错的圣女果……一个个长势喜人,丰收在即。
   “我们学校的办学场地,你也看到了,比较狭小,能利用的只有楼顶上的面积”。该校校长张海霞说,劳动是人的本质属性,劳动教育是基于培养人、发展人的教育,近年来,劳动教育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尤其是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种背景下,2018年暑假,该校利用现有的条件开辟了空中农场,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当时我们是以‘三点半课程’的形式开设了农耕课程,每周二下午的3时半到5时,农耕社团的成员就会一起种植、浇灌,目前已经种植了二十多种果蔬,举办了秋季和夏季两次采摘节,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该校农耕社团指导教师、农场主柳晓瑞说,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科学种植,学校还专门聘请了两名农技师,不定期地进校园指导学生除虫、嫁接等。
   据张海霞说,目前空中农场已成为学校劳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让学生们实现了足不出户就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该校将扩大空中农场的参与面,分片区分包到班,让每个班的学生都参与进来。
   6月10日,芒种,该校别出心裁地组织了一百多名学生前往位于长丰县马郢乡的乡村研学基地,跟随当地的老百姓一起插秧、种豆子、磨豆浆。“当时学生们都开心坏了,第一次体验,学生都很新奇”。张海霞说,这是学校第一次将劳动教育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下一步将与该基地合作,将其作为学校的劳动教育基地,发动一切社会资源,实现劳动教育的常态化。
   “劳动教育的目标实现,不是单单依靠在一种场域中的教育就能完全实现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发力,做到空间上无缝对接,建立一种立体式网络状的校内外劳动教育协同的育人机制,实现全面育人的大格局”。张海霞说,唯有这样,劳动教育才能真正地从书本上活起来。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