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华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四十载 邓士钦:皖北小镇走出的“金牌教练”
05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65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6月19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651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庄华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四十载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9-06-19 10:45:29

  “学问为社会服务才有意义,这是我始终坚持研究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份初心,这份初心支撑着我数十年如一日投身于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播中。”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授  庄华峰


  左手三尺讲台,右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教近40年,他将两者结合起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从课上延伸至课下,率先在师范生中开展“大学书法”课程,并于2017年创建省高等学校书法家协会,主办省大学生书法大赛等系列活动。因学识渊博、教学出彩,他被学生评为“安徽师范大学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他,就是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的庄华峰教授。
  “学问为社会服务才有意义”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庄华峰的父亲是中学教师,日日习字,庄华峰亦耳濡目染,从六岁就开始了书法练习。不仅专注于书法学习,庄华峰还跟着父亲学习了许多诗词曲赋,家庭熏陶让庄华峰在幼时便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份热爱在心中不断生根、发芽,长大后发展成一个“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梦。
  “学问为社会服务才有意义,这是我始终坚持研究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份初心。”庄华峰说。因此,他在传承传统文化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未曾停止过丈量远方的脚步。他先后出版《中国社会生活史》等十余部著作,主讲的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安徽文化与古代中国”获“国家精品课程”称号。
  在课堂上,他诲人不倦、循循善诱,立足第一课堂、延伸第二课堂,多角度、全方位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术中,他一丝不苟、潜精研思,坚持教研结合,带领学生勇攀科研高峰。面对在科研和教学中获得的成绩,庄华峰淡然处之。“学生的成长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是他数十年如一日投身于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播的初心和坚守。
  “让学生爱上传统文化是一门学问”
  在庄华峰看来,“如何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让更多的人愿意走进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是一门学问。更新教育观念、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始终在探索和创新。
  庄华峰了解到当代大学生接触和掌握传统文化的渠道深受现代信息传播形式的影响,于是,他“对症下药”,讲授“安徽文化与古代中国”视频公开课。呈现一门精品课程不只需要扎实的准备,还需要精巧的构思。庄华峰将关注点放在如何把抽象的理论变成活生生的生活细节上,在公开课中讲到徽派建筑时,把徽州深厚的文化融入其中:“我的家乡在歙县,穿城而过的新安江就像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学生们犹如看到了新安江的急滩缓流、沿岸的青瓦白墙,仿佛置身于山水画廊之间游历一番。
  庄华峰不仅将自己的课堂从线下延伸至线上,还致力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从课上延伸至课下,他率先在师范生中开展“大学书法”课程,并于2017年创建省高等学校书法家协会,主办省大学生书法大赛等系列活动,唤起了学生对书法学习的热情。
  “将人文精神播种在学生心坎里”
  甘为春蚕吐丝尽,桃李满枝溢馨香。作为“安徽师范大学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庄华峰所开设的书法课及“中国人的社会生活”等选修课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经过书法课的学习,很多师范生原本“龙飞凤舞”的板书逐渐变得工整娟秀。
  庄华峰常常为学生们现身说法。他曾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述自己大学时候练字的经历,以此来教育学生对待生活和学习要脚踏实地、勤奋认真。庄华峰还用自己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的例子教导学生们要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选修了庄华峰开设的校选课的学生胡婧说:“庄老师在课堂上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文化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他向我们介绍了明清徽商的诚信精神,让我们对明清徽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明确了诚信这一品质的重要性。”
  植根传统、关照现实;释疑解惑、坚定信仰。在庄华峰看来,这些正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从教近40年,他身体力行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有温度、有深度的人文精神播种在学生心坎里。星光不问赶路人,行走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他探寻的脚步始终未曾停歇,笃实且敢勇,坚定而有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