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农”字牌 培养有情怀的“三农人”
05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648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6月14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648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打好“农”字牌 培养有情怀的“三农人”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9-06-14 10:50:54

安徽农业大学团委荣获2018年度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在五四青年节前,安徽农业大学团委收到一份特殊的节日礼物——来自共青团中央授予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这是该校首次获此殊荣,也是共青团中央授予基层团组织的最高荣誉。
  近年来,该校团委坚持立德树人,聚焦思想引领主责主业,全面推进学校共青团改革,服务“三农”人才培养大局,先后获评全国“三下乡”先进单位、全国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公室、全国十佳高校团委官微、全省“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优秀组织奖,全省“挑战杯”、“创青春”优胜杯单位,全省“共青团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微团课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每一项荣誉都是对该校团委工作的最大认可。

关键词:思想引领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励农志

  2012年开办,七年来共举办主题讲座59期,63名名人名家来校讲学,累计服务学生八万人次,曾成功邀请过敬一丹、罗援、杜文龙、金灿荣、俞敏洪等登上大讲堂。这就是安徽农业大学神农大讲堂,影响一代又一代安农人的团学活动品牌。
  “当代大学生思想非常活跃,在思想引领上,应讲求思想引领的艺术性与创造力,增强思想引领的叙事能力,通过娓娓道来一系列蕴含‘大道理’的‘小故事’,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2012年,我们推出了神农大讲堂这个活动”。该校团委副书记任琪说,该活动举办至今,先后邀请到一众校内外大咖,通过他们的成长、创业等分享,给予学生感悟正能量,感受主流价值观。从目前来看,神农大讲堂举办得非常成功,已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深受师生喜爱,2015年曾获学校突出贡献奖。
  据任琪说,对于以培养农业人才为主的高校来说,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激发大学生的农志尤为重要。为此,该校团委深入开展“青年大学习”,把握关键时间节点邀请党政领导、专家、学者来校解读新思想。2018年,全校883个团支部开展主题团日活动1789场,6万余人次参与线上、线下活动,汇编主题团日案例;举办主题宣传月、主题学习讨论、我的青春故事分享会、“安农青年说”等形式多样线上线下青年大学习活动。
  同时,深化实施“青马工程”,探索青年培训新形式,开展理论培训、集中观影、线上培训、素质拓展、参观交流、课题研究、知识竞赛等培训活动,结合学员撰写调研报告等作为结业考核的依据,2018年培训学员1500人。此外,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年均推送图文六千余次,新媒体育人模式获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官方微信获全国最具人气奖。
  “我们深切感受到,高校共青团聚焦思想引领主责主业要讲方法”。任琪感慨道,要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就要找准工作切入点,找到学生兴趣点,隐性嵌入,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努力将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更加有意思,将有意思的事情做得更加有意义,才能更好地凝聚青年、感召青年。


关键词:实践育人
立足校情弘扬农耕文化培养农情

  4月20日,安徽农业大学第四届农耕文化节在众多学生的期待中华丽开幕,除了本校师生,不少市民慕名从四周赶来过节。从2015年首次举办,至今已是第四届,累计八万人次参加。
  今年的农耕文化节主题是“农耕传承育新人 乡村振兴谱新篇”,开幕式上,农学院首先呈现“祭农大典”。接下来,市民们可以到农耕文化展示区、活动体验区参观、体验,更有“米粒大冒险”、“颗粒归仓”等农趣活动,将带大家充分领略“农”字魅力。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农耕文化节还增设了精准扶贫窗口,现场将展示该校对口帮扶的大畈村、吴寨村人文自然资源和相关特色产业,同时还有大畈村特色农副产品展销,进一步助力村庄的精准扶贫。
  “安农大的农耕文化节已经做成品牌了,去年我们全家就来‘赶场’,带着孩子,领着老人,提着菜篮子,玩了大半天,最后每个人手上都提着农产品,真正满载而归。”市民李女士开心地说。
  “老百姓的认可,他们的每一句点赞都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活动现场,看着眼前人流如织的场景,任琪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毕业后就业选择更多,相比一些IT、科技等高精尖的职业,从事农业工作是一门苦差事,很多学生在二者间徘徊不定,为此,校团委连续四年举办农耕文化节开放日活动,邀请校内外人士走进校园,弘扬农耕文化,传播农业知识,感受“三农”魅力。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8年,就有2.8万多校内外人士参与到活动中,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学农、爱农、服务“三农”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进一步弘扬了中华传统农耕文化。大批学生志愿者参会活动的组织实施中,真正做到了受教育、长才干、做奉献。农耕文化节正逐渐成为该校一张崭新的文化名片。
  此外,校团委还坚持文化育人,每年举办校庆暨迎新文艺汇演、学生社团文化艺术节、新生歌手大赛、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高雅艺术进校园、农趣运动会、篮球嘉年华、公益晨跑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年参与学生六万人次;连续26年举办“神农杯”足球赛,在一次次活动,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

关键词:服务育人
畅通青年创业成长渠道筑牢农梦

  刷卡即来的热水、平整的石板路、明亮的游泳池、崭新的浴室……“智慧广场建成了,闲暇时间散步又有了新去处”、“热水器终于要进宿舍了,我已经准备好在学校过一个暖暖的冬天”、“终于等到大礼堂舒服的软座”、“宿舍换上了电子锁,校园卡一刷就可以开门了”、“校园网终于进公寓了,选课大战再也不怕”……VCR里,展示的都是学生们日常学习、生活的一个个场景,虽琐碎,却蕴含了满满的幸福感。
  在去年底的“青年之声·我与校长面对面“活动上,一段VCR瞬间刷爆了该校学生的朋友圈,这是该校时任校长程备久为当天参加活动的学生代表送上的一份小惊喜。在随后的对话环节,本着让大家共同生活的校园更加美好温馨,学生代表们就“毕业了,该考研还是先就业”、“学校能否组建一支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游泳馆什么时候能对学生开放”、“博学楼能装空调吗”等问题一一发问,其中不乏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但程备久都一一给予诚恳的解答。这是程备久第四年参加“青年之声·我与校长面对面”活动了。
  据任琪介绍,“青年之声·面对面”系列活动主要通过邀请学校领导、校直部门领导、学院领导这些同学们眼中的名师与团员、青年以对话的方式面对面交流,搭建师生思想碰撞、情感交融的平台,名师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的平台,学生们建言学校发展和利益诉求的平台。活动已连续举办八年,每年有近3000名学生代表,5000人次的学生通过网络新媒体积极参与,成为广受欢迎的活动品牌。通过顶层设计创品牌、学生提案保质量、年终考核促落实、部门协同求成效等方式实现每年学校核心管理层直接联系、直接引导、直接服务团员、青年。
  类似的瞄准大学生需求,助力大学生成长,该校还搭建了许多平台,如按照兼顾学业和创业的思路,建设、运行、管理运52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客空间,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创业实践和专业实训的平台。目前,已入驻创业团队44个,注册公司26个。五年来获“挑战杯”省赛56项、国赛11项奖励;每年组织“爱农杯”大学生实用技能竞赛七十余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宁吉喆,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徐晓,副省长张曙光、王翠凤,省委党校和全省60所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纷纷来创客空间参观,获得一致好评。

 

书记说

安徽农业大学团委副书记任琪
将“农”字团学活动贯穿人才培养始终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共青团工作的主线,围绕人才培养中心、服务立德树人大局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工作的应有之义。我们学校将改革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大局,以“校党委希望我们团组织干什么”、“人才培养中心工作需要我们团组织干什么”为工作出发点,找准定位,积极作为,紧紧围绕学校“双创型”人才培养,培养造就“三农”合格人才。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穿于团学活动的始终,打造“农”字特色的文化活动,以继承和弘扬“大别山道路”精神为统领,用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滋养每一位学生;夯实神农大讲堂、农耕文化节、“爱农杯”、“兴农杯”等活动品牌,突出农味,体现农趣,培养农情,激励农志;同时,统筹好校院两级文化艺术活动,加强对学生社团活动的顶层设计,抓住关键时间节点,突出文艺活动的主题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用时尚、情感、艺术的元素、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
  按照兼顾学业和创业的思路,校团委负责建设、运行、管理运52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客空间,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创业实践和专业实训的平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宁吉喆,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徐晓,副省长张曙光、王翠凤,省委党校和全省60所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纷纷来创客空间参观,已成为我校实践育人的闪亮名片。
  在今年我校的90年校庆工作中,我们负责校庆文艺汇演、志愿者招募培训、全年校庆系列团学活动等工作,为校庆烘托氛围。在分工基础上,我们更注重将校史、校情、爱校、荣校教育融入团学活动全过程,从晚会的校史剧编排、志愿者的校史校情培训,将思想引领贯穿团学活动全过程,赢得了各界的一致认可,校党委各种场合重点表扬校团委,是对我们的最高褒奖。
  我们深切感受到:只有坚持围绕人才培养中心、服务立德树人大局,才能更加彰显高校团学组织的工作价值。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校党委和团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不驰于空想,不鹜于嘘声,积极、稳妥地推进共青团改革,更加聚焦主责主业,找准定位,主动作为,全方位融入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引导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张华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