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琴:在和田种下春风 勇担责任,做好援疆支教带头人
06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64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6月12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647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孔德琴:在和田种下春风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通讯员 杨诺 陈真 本报记者 张 发布日期:2019-06-12 09:50:59

淮南师范学院援疆支教带队教师

  “一棵树,为什么是‘棵’呢?‘木’就是树,凡是这个偏旁的字,都跟‘树木’有关联……”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第五小学的讲台上,她绘声绘色地向援疆团的学生讲解着教学中的技巧,简单几句话就勾勒出文字丰富的内涵。
  她穿着朴素,语调温婉,笑起来眼睛弯弯,明亮又温暖,一种亲切的感觉显露于举手投足间。她叫孔德琴,淮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副教授、九三学社淮南师范学院支社副主委。如今,她又有了另外一个特殊的身份——援疆支教团带队教师。
  总是奔波在支教学校
  “2019年春天,在和田。”这是今年4月2日,孔德琴在微信朋友圈中发的一则动态消息。彼时,她和96名学生一起,踏上了新一轮的援疆支教征程。
  “孔老师总是奔波在每一所支教学校,有时连节假日都不能休息。”这是学生们对于孔德琴的真实反馈。
  周一至周五,孔德琴每天都会去支教学校听课,然后回到住处整理资料,一张张查看学生提交的工作总结,分析管理工作情况和对策,对每一项工作都要求尽善尽美。
  “想去和田主要是出于对和田地区教学现状的考虑,这边确实需要大批国语教师”。到和田地区执行全面国语教学还不到两年,作为从事汉语言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孔德琴希望运用专业知识在支教学校的国语教学中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我每周要把每所学校都要巡看一遍,听完一节课,评一节课,现场指导,寻找切实有效的方法,及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们共同进步”。
  周末休息时间,孔德琴并不得闲——召集各个支教学校的学生负责人开会、进行集中教学辅导……在谈到日常的工作、生活安排时,她却云淡风轻,仿佛“三点一线”生活着的不是自己。
  “孔德琴教授自3月初到和田以来,对每一位支教学生都精心指导,很多学生的教学技能进步很快。”援疆支教团临时党支部书记武以海提到自己的这位同事时赞不绝口,“积极热心,工作成效显著,受援学校都对她表示高度赞誉。”
  九三学社淮南师范学院支社主委许馨表示:“自学校开展援疆支教工作以来,九三学社淮南师范学院支社先后有祝亚峰、孔德琴两位教师参加援疆支教,他们积极投身对口支援、服务国家整体战略;立足本职本责,创新工作方式应对困难和挑战,全力以赴完成援疆支教任务,展现了九三学社社员的优良形象。”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孔德琴深深地领会这一点,她从内心期待着自己的尽心尽力能够为学生们的未来,为和田地区的未来播下种子、送去春风。
  还有两道家常菜
  4月21日,星期日,支教学生彭剑霞到新疆一月有余,但这一天却是个特殊的日子。那天中午,她和一些同学一起到了孔德琴在和田的“家”,那是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为援疆教师安排的宿舍。
  孔德琴的“家”不大,屋内大小物品被排放得整整齐齐、依次排开,整洁明亮。桌上放着一个记事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文学知识、日程安排、购物清单……一进门,彭建霞便看见孔德琴在小厨房里旁忙得不亦乐乎。
  学生们赶忙上前帮忙打打下手。等到菜摆满桌,孔德琴招呼着让他们赶快坐下:“你们先吃着,一会都凉了,还有两道菜呢,我再去炒。”
  “够啦,够啦,老师,您快过来和我们一起吃。”
  “不多不多,你们来到新疆那么长时间,都想念家里的饭菜吧,老师做的也不知道合不合你们口味……”
  茶余饭后,孔德琴和学生们唠起了家常,向学生们分享着在这里的所见所闻,热切地询问着学生们教学方面的困难。
  彭剑霞说:“每当回想这件事,仍是无比感动,这种感动不仅源于老师对我们的关怀,更是像母亲一样的照顾。”
  她如良师一般鼓励着和田的孩子。
  “同学,你听不太懂普通话吗?老师慢慢讲给你听。”
  在一所中学听课时,孔德琴观察到一个坐在后排的男生没有开口读词语。“你今年多大啦?”她弯下腰,半蹲在男生旁边问道。男生说不清,害羞地把学生证拿出来给她看,孔德琴搂住他的肩膀,她在之前就得知,新疆的学生年纪越大,国语水平就越差,“如果在汉族的话,你的生肖属龙,在中华传说中是很厉害的神兽。”她在手机中翻出龙的图片,男生看到后开心地搂住她的手臂。孔德琴看着这个刚认识自己就充满善意的学生,眼睛流露出温暖的光芒。
  她像母亲一样呵护着和田的孩子。
  在孔德琴住处边有一条水渠。天快黑时,忙碌一天的孔德琴刚走出房间,就看到有四个孩子站在水里,准备蹚水。孔德琴慌忙大声喝止,让他们上来穿好鞋子,后才知道,他们的家都在水渠对面,因为天要黑了,只有蹚水才能尽快到家。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安全,孔德琴不顾疲倦,绕了很远的路,终于把他们送到村口。
  真情的力量可以直达人心,孔德琴幸福地回忆道:“天黑了,孩子们走着走着就拉住我的手,他们那种像对母亲一样的依偎,让我深受触动。”
  和田的春天真美
  援疆是一种使命、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情怀。
  没有明媚的阳光,没有漫野的花香,黄沙弥漫,风起处遮天迷地,灰黄常是和田春天的颜色。由于天气干燥、环境恶劣,身体经常会出现不适,可是孔德琴却认为这里的春天是那么的美丽。
  “我从不后悔来到这儿。”孔德琴愈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无论是对于我个人,还是对于和田的这些学生来说,都是一件珍贵而有意义的事情。”
  “人隔千里路悠悠,未曾遥问星已愁,请明月带问候……”
  每当孔德琴思念家人时,一曲《明月千里寄相思》总会萦绕在她耳畔。父母在,不远游。可是此去援疆,路遥山高水长,对于孔德琴来说,在心中始终放不下的就是父母。
  “父母已经年迈,身为子女却不能陪伴左右,这是我在外最大的牵挂。空闲时,我就会往家里打电话。”孔德琴翻看和母亲的合照,“有时会草草地结束对话,担心一不小心就会把思念的情绪泄露出来,惹得家人担心自己。”她细细端详着照片,一层莹莹薄雾蒙住了瞳孔。
  “对于我而言,来到边疆才真正地感受到祖国的发展对边疆人民的意义,教育对于民族团结的意义。”孔德琴满怀着热情地说。
  远处的昆仑山蒙上轻柔的白色纱巾,屹立在戈壁的胡杨林享受着沙石的摩挲,近处的鸟儿兴奋异常,扑腾着挥动翅膀,和田的“春天”真美。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