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提升的“金安成果” 凝心聚力构建平安校园 让书香浸润校园
04版:专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64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6月12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647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素质教育提升的“金安成果”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韦玉柏 通讯员 刘自俊  发布日期:2019-06-12 09:54:36

  六安市金安区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国家认定后,从2016年起在全区实施了“素质教育提升工程”。通过三年努力,学校各项工作全面推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改进,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明显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各类活动中,获国家、省、市奖的人次明显增多,获奖的等级明显提高,师生素养整体显著提升,教育面貌焕然一新。
  下一步,金安区“素质教育提升工程”进入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
  该区区委、区政府已继续实施《金安区中小学素质教育提升工程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并深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整体提高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水平和教育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首先,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推动教育整体布局再优化。一是加快城区学校建设。利用两年至三年的时间,新建城区学校九所,扩大学位供给,切实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二是优化农村教育规划布局。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新一轮的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修订完善符合金安区实际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优先落实“两类学校”(小规模学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三是推动城乡结对共同发展。实施城区学校与乡镇学校结对子工程,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城乡学校共同发展;四是推动智慧学校建设。科学制订电化教育发展规划,深入推进数字化示范校园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开展智慧学校建设,完善信息技术教育设备,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
  其次,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推动学校管理水平再提升。一是树立正确办学理念。以现代办学思想和管理理念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和谐美丽,充满活力;依法办学,科学治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规划学校发展愿景。制订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三年(2019~2021年)发展规划,明确学校发展愿景,并使学校工作围绕愿景、依照规划、有序推进;三是完善学校治理体系。严格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制定切合实际的操作性强的各项管理制度,落实精细化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不断创新管理模式,逐步建立、完善学校章程;四是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结合区域特点,梳理、提炼、确立适应学校发展和时代要求的“一训”、“两校”、“三风”体系,形成学校核心教育观,引领学校内涵发展;五是完善学校、社会、家长“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加强留守儿童和残障儿童的关爱和服务保障工作。
  第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师专业素养再提升。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师风教育;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深入开展教研教改活动,促进各中小学教研教改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推动教师业务水平提升;创新教师培训模式。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分层次、分类别全面开展校长和教师培训工作。举办“金安教育讲堂”,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作用,广泛开展校本培训,实施“青蓝工程”等,促进全区教师共同提高。优化师资均衡配置。建立教师补充的长效机制,城区学校补充教师采取选调与招聘相结合的方式。继续通过分流、转岗、顶岗、支教等形式,促进区域内教师资源均衡合理配置。实施“县管校聘”改革,扩大试点范围,逐步在全区推进。实行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并与职称评聘、评优评先挂钩。完善竞技与展示平台。深入开展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师优质课等活动,为教师竞技与展示提供平台。完善教师教育教学评价方式。各校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符合校情的量化评价细则,突出发展性评价。
  另外,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再提升。坚持立德树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头脑,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生守则》,加强“三爱”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品德和诚信教育。以课堂为主阵地,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狠抓教学质量提升。各中小学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实行“推门听课”制度,随时到班听课、评课,定期开展教学质量检测。通过社团建设等方式,各校结合实际,有选择性开设体育类、艺术类等校本课程,建立常态化的校园体育竞赛机制,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艺术活动等,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搭建竞技和展示平台。举办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乒乓球比赛、足球联赛、啦啦操比赛、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等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发展平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改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习行为评价和学业成绩评价方式,采取发展性评价、多元评价方式,以评价为杠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入生机和活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