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打造融媒体矩阵 网络育人无处不在
02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64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5月29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642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滁州学院:打造融媒体矩阵 网络育人无处不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9-05-29 10:47:07

  5月21日,滁州市2019年一季度“滁州好人”结果出炉,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戴雨晴获孝老爱亲类“滁州好人”,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学生杨荣坤获助人为乐类“滁州好人”。一所学校一下走出两个“滁州好人”,这在当地并不多见。
  了不得的还不止这些。近年来,该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选树典型,先后涌现了扶养四弟妹成长的“最美姐姐”高敏、带患癌症母亲读书的刘书森、身残志坚“板凳男孩”刘凤喜、带重病母亲读书感动江淮的“最美女儿”贺宝宝、从孤儿院走出的大学生“孤残少年”吴冬、面对父兄离世带重病母亲读书的“坚强小妹”方美娇、身残志坚“独臂少年”周余、新生“励志哥”伋祥等一批典型。
  学生能否成长、成才是检阅一所学校立德树人工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该校接连涌现出一大批青年典型人物,离不开该校多年的“三全育人”工程。作为一所地方性应用型高校,该校牢牢抓住网络育人这一阵地,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到学生心坎里;通过“易班”平台、微博微信等渠道,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向上向善,这才有了蔚然成风的“好人现象”。
  一段登上“学习强国”的红色快闪
  “那天和往常一样,习惯性地刷朋友圈,没想到一下刷到我们学校登上‘学习强国’的快闪视频,哎呀,当时那个激动啊,心底真是太自豪了。看完视频,第一时间就转发到朋友圈,分享给更多的同学和朋友看”。刘之昊,该校学生通讯社成员,时隔一个月,再回想到4月26日早上看到学校团委拍摄的那条“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快闪视频,依旧难掩激动之情。
  在刘之昊的朋友圈,记者看到那条4分52秒的视频,视频在一派祥和宁静的校园生活镜头中拉开序幕,伴随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的歌声,该校14个二级学院的1200余名师生从校园各个角落,挥舞着小红旗,汇聚到学校操场,从《歌唱祖国》,到《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再到《我和我的祖国》,三首红色歌曲依次演唱。天籁声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和中华传统舞龙,学校健美操、足球、测绘、绘画、书法,以及部分专业学生实验实习的画面快速闪过,整个视频充满了朝气与活力,展现出了该校学生多才多艺的一面。
  “虽然大家最后看到的这个视频不到五分钟,但这背后我们费了很多心血,前后花了近两个星期的时间”。该校团委宣传部部长曾三侠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该校以此为教育契机,录制了这段“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快闪视频。“还记得那天是周五,上午,团委书记庚丽娜刚萌发这个想法,下午就开了碰头会,星期六、星期天拍摄的道具、机器就全部都到位了,到下周三开拍了,从中午1时一直拍到下午5时,前后不到两个星期,视频就拍出来了”。
  然而事情到此还没结束,为了保证视频质量,展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庚丽娜带头坐在电脑前,从几千张照片、上百个G的视频里精心挑选出供编辑的照片,确保每一帧都不浪费。晚上8时多,视频完成,然而上传到学校官微时,部分镜头被压缩了,画面模糊不清。“这份视频是全院学生献礼祖国母亲的,教育意义重大,容不得一丝马虎”。团队连夜申请了一个专业视频上传平台,4月26日一早,赶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三周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亮相。快闪视频通过滁州学院网站、微信、QQ和团委微信各平台首发,吸引了全校师生的积极关注,并得到“学习强国”、中国文明网、安徽教育网等媒体平台的报道和转发,一时间,这段快闪视频燃爆了该校师生和校友们的朋友圈、微博等。
  “特地选在4月26日发布,能够再次引领团员、青年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进的历史进程中,继承与弘扬五四精神,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让勤学苦练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矢志奋斗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这就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了”。曾三侠说,这次参与拍摄视频的都是该校学生,并非专业的演员,能够取得这样的一个成绩,对这些学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拍摄时正值中午,天气炎热,操场上热气熏人,但没有一个同学掉队或拖后腿,这份坚持与团队协作精神将成为他们大学生活中值得铭记的一刻。
  近年来,该校团委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要,积极拓展“网上共青团”阵地,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强化互联网引导和新媒体意识,积极搭建网络自媒体平台,传播青春正能量,2018年,校团委QQ空间推送599条说说、微信推送241篇图文、微博推送1690条,不少推送都获得全校师生的广泛认可。
  “易班”平台筑牢上万名在校生的精神家园
  在这段红色快闪的迅速传播中,该校的“易班”平台是其中一个重要渠道。
  作为我省首批“易班”建设高校之一,自2018年启动以来,该校“易班”平台以“贴近学生,着眼发展,融合服务,浸润教育”的建设思路,持续探索和推进基于“易班”平台的“互联网+”工作模式,逐步推动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有效落实,提升网络育人功能和效果。目前,全校共有1.3万多名在校生通过该平台认证。
  “实事求是地说,现在信息很发达,学生可接触到的网络平台很多,微博、微信、校园网、贴吧等都很受学生欢迎,如何把学生聚在‘易班’、留在‘易班’,并不是一件易事”。该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学生处处长郝德新说,在过去的一年,该校“易班”平台通过“三步曲”,从立起来到强起来、特起来,再到久起来,逐渐走进学生心里,成为学生思想引领的新阵地。
  据郝德新介绍,为了让“易班”强起来,该校实施平台优化工程、网络育人助推工程和网络力量培育工程,增强学生使用黏性,弘扬传播正能量,丰富校园网络文化内涵。回顾过去一年,该平台先后开展“易班”网络文化节活动,举办“易起唱校歌”比赛、校园好声音比赛,开展“易”路芳华,难说再见——优秀毕业生分享会、专项迎新、最美班级照、“最佳人气运动员”评选、春季蔚园寻宝活动等,在学生中积聚了大量的人气。“现在我们的‘易班’平台成了学生每天打卡学习的新阵地,忠实度和回头率都有了明显提升,目前学校‘易班’平台的活跃度位居全省前列”。
  不过,在完成立起来、强起来之后,如何赋予“易班”平台独有的特色,成了郝德新等人心中又一个难题。“当时,我们提出‘一院一品’、‘一月一主题’的想法,以品牌创建为驱动力,打造‘易班’工作品牌矩阵”。郝德新说,以信息学院为例,他们成立红星文化网络工作室,将目光瞄准与大学生紧密相连的学习、生活领域,如通过制作动画,引导大学生如何拒绝网贷;考研季,展示往届考研成功的案例,为学生加油鼓劲。“做的不错的还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个工作室,这在省内并不多见,前段时间,他们推出的我校两名大学生情侣,双双考入‘985’高校的研究生,这篇文章一经推出,就被各家媒体转载报道,点击率非常高。”
  “作为网络育人平台,‘易班’只有以师生需求为导向,以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为关键,才能久起来”。郝德新说,作为该校“三全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易班”平台已成为该校1.3万多名在校生的精神家园。
  网络进课堂让思政课从根“活”起来
  在该校,网络不仅仅是组织开展学生活动,传播青春正能量的重要载体,还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手段。近年来,在“互联网+”形势下,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紧跟形势,主动出击,将网络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连接和打通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步构建大思政协同育人格局。
  据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张静介绍,近年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经过了多轮教学改革,涉及教材、教法、师资等方面,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从课程体系到实践体系,可以说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不断得到优化,育人功效不断强化,但仍然面临着“配方陈旧,抬头率不高,亲和力不够,获得感不强”等问题。
  “究其原因,还是教学主体不断发生变化,由原来的90后到95后,到现在的00后,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迭慢,大多数还是60后、70后到80后,师生之间可以说具有明显的‘代沟’”。张静说,这种受限的师生关系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眼球,不能真正让学生入脑、入心,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在这种背景下,该院在继续深化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的同时,注意利用网络这一特殊的载体,让学生在课堂上把头抬起来,愿意听、爱听,从而推动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以往的课堂大多数是一言堂,不准学生玩手机,上课前想方设法让学生把手机交上去,但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这样的,我们允许学生带手机,而且不仅带进去,还要用手机辅助教学”。张静掏出手机点开学习通平台,向记者演示日常教学情景:学生网签代替口头点名,在线答题代替纸质作业,视频课件可看、可听,教学互动时,以学生关注话题为切入点,以问题为导向,利用手机随机提问、抢答、弹幕、主题讨论、随堂测验、直播等功能引导学生对热点话题进行深入思考,“有了这些环节,课堂教学气氛明显缓解了,少了一份严肃,多了一份亲近。思想政治理论课做到了有趣不枯燥,这样才能走心入脑”。
   张静举例说,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每年的5月,《中国近现代史》这门课刚好教到五四运动这个章节,今年恰逢五四运动100周年,该院一位年轻教师在学校图书馆拍了一段微视频,亲自出境,讲授百年前的那段青年历史。“当时这节课非常受学生欢迎,不少学生在刷抖音时,看到教师亲自出境,都愣住了,纷纷为教师的敬业精神点赞”。
  网络进课堂,让学生喜欢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第一步,如何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发挥育人作用,才是网络进课堂的根本目的。“以前一节课上完了,教师夹着书本就走了,学生听进去多少、学习得如何,只有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才知道,不仅滞后而且片面,现在有了网络,让教学随时随地发生”。张静说,在学习通平台上,分别设有单元知识板块、单元考核板块和单元交流板块,学生除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接受授课教师“精讲”、“细讲”外,可以大量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网络自学,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达到与课堂教学互补的作用。同时,教师通过三大板块,在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学生的思想动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育人的效果。
  “这种无障碍、零距离的交流大大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被学生评为零差评教师、被学生惦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张静说,近些年,该院出现了一批以马颖、韩传强、陶迎春、朱春悦、李旻为代表,深受学生喜爱的中青年教师代表。他们自愿利用业余时间在办公室义务接待来访学生,从学业、情感、生活、考研、就业、创业等方面在线上和线下积极为学生解疑释惑,不厌其烦地做学生的心灵导师和生活引路人,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真正走入学生的心里。
  为了扩大育人效果,该院积极与校团委联合出品的“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微团课在学校“易班”平台推出。首期推送的“传承五四精神”主题团课分别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马颖、朱春悦、李旻、陈晓曦讲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助力于学校大思政格局构建,发挥专业特长,以多样化形式,通过主题化讲解加强多方育人的功效。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程榕娟采写

  □特别鸣谢滁州学院党委宣传部、团委的大力支持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