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应再识吴敬梓 成长的路上 花影播曳报平安(木刻版画) 西溪南游记 触动心灵的力量
07版:青春文字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636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5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636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君应再识吴敬梓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全椒中学高二(1)班 王玉婷 发布日期:2019-05-20 13:53:09

□辅导教师  於  平  陈  明

    胡适曾言,我们安徽的第一个大文豪不是方苞,不是刘大櫆,也不是姚鼐,是全椒县的吴敬梓。
    可惜一代大文豪,现却寥寥有人识。而他登峰造极的才学得到充分展现的著作《儒林外史》,如埋没在尘土里的璞玉,在红尘世变里被淹去了光泽。这怎能不让人痛心叹惋呢?
    在微风乍起的全椒,我久久地凝视着吴先生门第前的旗杆石,只想长叹一句:君应再识吴敬梓。
    吴敬梓的一生是道不尽的辛酸愁苦、写不完的曲折坎坷。吴敬梓早年曾期冀科举,考取秀才。后来却因科举之路艰难,同时在和那批官僚、绅士、名流、清客的长期周旋中逐渐看透了他们卑污拙劣的灵魂。可雪上加霜的是父亲丧后家族遗产问题的争论不休,使他心疲力竭。他该何去何从呢?于是,一段不被理解的岁月,在他大肆挥霍遗产中悄然逝去。由富到贫,这段经历使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也起了离乡的念头。33岁的吴敬梓怀着“逝将去汝”的满腔激愤,决然离开故乡全椒,移家南京,寓居于秦淮水亭。由此,随着结交面的拓展、视野的拓宽,一部恢宏巨作《儒林外史》开启了讽刺的篇章。
    可现在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他?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看懂他呕心沥血,怀着一腔愤懑写出的小说呢?《儒林外史》的伟大与传播程度不相称是历来就有的话题,诸如鲁迅、胡适都曾经就此发表过意见。鲁迅在《叶紫作〈丰收〉序》中曾言:“中国确也还盛行着《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但这是为了社会还有三国气和水浒气的缘故。《儒林外史》作者的手段何尝在罗贯中下,然而留学生漫天塞地以来,这部书就好像不永久,也不伟大了。伟大也要有人懂。”
    懂什么呢?父母的见背,家道的中落,妻奴的亡散,科场的失望,世俗的白眼,被他浓缩在对于封建社会中科举制度和官场的黑暗,儒林的堕落的极尽讽刺中。他饱蘸笔墨,深入细腻地描绘各色市井人物,纯熟自如地运用白描白话,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其中深厚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不言而喻。他的伟大,需要我们再三揣摩,细细品味。
    作为一个全椒人,每每翻开《儒林外史》,一股自豪感便油然而生。这样的伟人与我是同样的家乡,才情又是如此出众。于是,我渴望着去理解他、赞颂他,是因为我发自肺腑地敬佩他。而这样的一个伟人,他真正需要的是后人来认可、尊重、赏识和理解。到这个历史文化氛围浓郁的古县,仰望这座长身玉立、风度不凡的雕像,再去品一品他的生平与书籍,我想,你一定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感悟。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