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是铜陵阳光电力维修工程有限公司义安分公司的助理政工师,负责单位的日常新闻宣传,在一次公益活动中接触到一群留守儿童,他们渴望的眼神、久违的笑容,直抵心灵,让他决心用镜头关注这群如天使般的孩子,并为他们发起了“爱的N次方”系列公益活动。

85后的陈晨集众多荣誉于一身:铜陵市“青年岗位能手”、“最美志愿者”、“铜陵好人”、第四届铜陵青年五四奖章……
陈晨与公益的结缘还要从2018年3月说起。那天,他随团队到义安区顺安镇第二小学开展活动,这是一所仅有四名学生和四位教师的“微小学”。当天,志愿者用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电力安全知识课,学生们在大哥哥、大姐姐们“好玩”却专业的动作中掌握了日常电力小常识,很快,他们便打成一片。“当时,有个学生问我们的志愿者,说能不能把我们戴的小红帽送给她,她想像我们一样,做个小小的志愿者,去帮助其他的小朋友,说这样他们也不会孤单啦”。陈晨说,孩子的一番的话让自己心头一震:明明是一群被留守在家的孩子,自己都没来得及享受到更多的呵护与关爱,却懂得自强和感恩,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陈晨决定做点什么。
回去之后,陈晨开始利用工作之余开展走访调查,统计出铜陵市义安区“微小学”教学点共14个,在校生3人至30人不等,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数量这么庞大,而我们平常参加的那些爱心公益活动大多数针对性不大,偶然性强。怎么才能真正帮助这些留守儿童?”反思之余,他意识到,要想扩大影响力,公益项目必须改变传统“单打独斗”的运作模式,要与政府、爱心企业、公益组织等各方跨界合作,通过规范性和科学性的公益活动,让留守儿童真正地不再孤单。之后的半年里,他默默地筹划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各种信息。
同年11月,陈晨主动联系团义安区委,将“爱的N次方”关爱留守儿童公益项目创意构思和盘托出,幸运的是这一想法得到了团区委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在团区委的主导下,12月16日,铜陵市“爱的N次方”关爱留守儿童公益项目启动仪式在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犁桥村举行,活动中,来自14家不同单位的爱心分队前往各自结对的14个教学点陪伴学生。
截至目前,项目报名人数达450人,19家单位230位志愿者分别在14所结对小学开展活动31次,捐赠物品2万余元。活动内容涵盖赠送图书文具、陪孩子上一节课、微心愿许愿卡等。值得一提的是每次活动,在给留守儿童们送去玩具和慰问的同时,陈晨都会要求团队成员陪伴孩子两个小时及以上。“我查阅过心理学的相关资料,每次活动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得少于两小时,这样才能达到心灵呵护的效果。”陈晨说。
如今,在陈晨的策划、实施下,“爱的N次方”关爱留守儿童公益项目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方案,通过整合有效资源,固化“一个logo,一首歌,一部形象片,一个图书角,一份亲情关爱”的活动模式。公益项目得到各级各界媒体的广泛报道。
就这样,陈晨将公益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用镜头和文字聚焦、书写基层一线的故事与情怀。之前,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等地遭受持续强降雨,铜陵市境内面临防汛救灾形势十分严峻,身为党员的陈晨、迅速投身防汛救灾一线的记录工作中,在事故现场,湍急浑浊的泥石流阻挡着前行的道路,陈晨站在抢险挖掘机的铲斗里前往事故最前线,捕捉触动人心的每个瞬间,实时记录全市抗洪抢险、勇斗洪魔的壮丽场景。几日几夜,陈晨与抢险的军民们守望相助。在他看来,不畏艰辛拍摄的图片和写就的文字稿最终被发表,是一名公益摄影师最美历程的见证,是初心泄于笔端的最美定格。
书记点评
陈晨曾获铜陵市“青年岗位能手”、“最美志愿者”、“铜陵好人”、第四届铜陵青年五四奖章等称号,是我市的一名杰出青年代表。
他作为企业宣传干事,对待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对待摄影爱好潜心钻研,每一件工作、每一项任务他都抱着追求卓越的态度认真完成,是有着工匠精神的新时代青年。他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主动参与到宣传铜陵的工作中来,穿行在城市街道和田间地头,用快门定格社会发展的瞬间,用镜头传递正能量,吸引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对铜陵市的关注,累计对外刊发稿件四百三十余篇,充分展现了铜陵这座城市的魅力与活力。他是一个富有爱心的青年,偶然的一次机会让他发现了留守儿童对关爱和陪伴的渴望,为了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他主动找到当地基层团组织,共同发起了关爱留守儿童公益项目“爱的N次方”,目前该项目已经累计有230位志愿者报名参与,在14所结对小学开展活动31次,捐赠物品2万余元,成为了铜陵市的一项知名品牌志愿服务。
虽然取得了诸多成绩,但他不骄傲、不自满,在完成本职工作的之余,空闲时间仍然坚持学习上进,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宣传铜陵的公益摄影事业和帮助留守儿童的爱心公益事业中,我们期待他能在自己所爱、所坚持的事业上取得更好的发展。
□团铜陵市委书记 方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