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利益无小事 江城创业圈里“助跑员” 不当白领 甘做扶贫人
06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61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4月12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617期  下一期
不当白领 甘做扶贫人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9-04-12 11:59:52

扶贫专干林海滨
不当白领 甘做扶贫人

林海滨(右)在走访群众

  认识林海滨的人都说他傻,临了还不忘加上一句:“他傻得可爱。”
  是的,林海滨很傻,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毕业的他原本可以轻松拥有一份世界500强企业高薪就业的机会,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橄榄枝,但他硬是放弃了,不恋大城市的繁华,毅然回到家乡。
  之所以说林海滨傻得可爱,是因为怀揣回报家乡梦想的他通过大学生村官考试,到六安市裕安区苏埠镇陵波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助理、扶贫专干。三年来,这个年轻敢闯的小伙子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带领陵波村的贫困户一步步走向脱贫。2018年8月,大学生村官聘期结束后,林海滨再次放弃进城的机会,主动向上级组织部门提出续聘申请,继续扎根基层,助力百姓扶贫梦。
  “傻不傻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是农民的孩子,家乡需要我,我没理由不回来”。林海滨说,过去这三年,他牢记初心、牢记使命,就想着如何让家乡更好,让百姓过得更舒心。的确,上任以来,林海滨跑遍了村里的田间地头,带领群众发掘自身潜力,抢抓发展机遇,在他的努力下,2016年,陵波村既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100%脱贫,顺利通过省第三方评估验收。所创扶贫e站产业项目被评为省第四批兴皖富民大学生村官示范园。
  “我学的是电子商务专业,如何通过电子商务让老百姓受益、让贫困户脱贫一直是我的梦想”。林海滨说,在组织部门和团委的大力支持下,他结合村官创业项目,在陵波村成立了苏家铺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通过整合电子商务平台、安徽移动、国家电网等线上资源,创办了该市首个融便民服务、扶贫攻坚、电子商务服务为一体的便民扶贫e站,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从网上买到所需产品,代缴水电费、电话费等。同时,通过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特色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年销售逾20万元,直接帮助12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该项目受到了国务院、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的充分肯定,因模范效应突出,受邀参加2017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扶贫开发论坛。
  除了发挥特长,助力扶贫,林海滨还积极参与结对帮扶,一对一地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难题。李从全是凌波村有名的贫困户,2016年,对他们一家而言格外灰暗,儿子李孝明在工地发生意外,全身70%以上电烧伤,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治疗费需要20万元,这一意外让全家顿感陷入绝望。这时候,是林海滨及时伸出援手,他先从“扶志”入手,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重拾生活的信心,同时手把手教他电子商务运营技能,积极帮助申报“351”、“180”健康扶贫项目。李孝明成为了扶贫e站的第一个受益贫困户,通过帮助村民代购代缴、经营爱心超市等,在扶贫e站实现稳定就业,每月固定收入逾4000元。李从全是六安市首个通过电子商务扶贫成功脱贫的贫困户。扶贫e站项目为该区电子商务扶贫的发展提供了经验,成为该区电子商务全覆盖工作的示范点。  
  如今,走在凌波村,说起林海滨,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老百姓都会答出一声:“哦,就是那个林村官啊。”每每此时,林海滨都会会心的一笑,百姓的一句认可,正是他孜孜的追求。正是这份初心,让林海滨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之路上为广大青年群体树立精神的榜样,也让他获六安市第四届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程榕娟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