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奋斗者
编者按 广大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著、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这是去年五四青年节前,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北京大学,在该校师生座谈会上说的一番话。
转眼间,又将逢一年五四青年节,本报记者走进青年中间,与他们一起分享奋斗中的幸福。
“小巷总理”徐平
群众利益无小事
“小徐来了啊,瞧瞧,这是又在巡逻了?”今年72岁的吴奶奶家住合肥市瑶海区和平路街道繁昌路社区,看到社区党委书记徐平和两位同事迎面走来,吴奶奶指了指徐平胳膊上写有“巡逻”字样的红袖章,很熟络地打起招呼。徐平也很自然地回应着,询问老人家是否吃过饭了,过两天就降温了,叮嘱老人及时增添衣物。
这样的一幕,几乎每天都在徐平身上发生。今年31岁的徐平现任瑶海区和平路街道繁昌路社区党委书记,是瑶海区最年轻的“小巷总理”,别看年纪不大,却在基层一线工作了12年,辖区里的居民少有不认识她的。
2007年,刚满19周岁的徐平到和平路街道参加工作,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2年。这期间,徐平担任过退管协理员,也干过计划生育专干,在多个岗位摸爬滚打后,她与辖区老百姓打成一片,成了名副其实的社区“百事通”。由于工作成绩出色, 26岁时,她被提拔为茂林路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2018年,任繁昌路社区党委书记,成为瑶海区最年轻的社区负责人。
“群众利益无小事”是徐平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因为和平路一带是瑶海区老工业企业的聚集地,辖区有着老年群体多、困难群体多、弱势群体多的“三多”现象。针对这些情况,徐平一直积极践行街道的“零距离工作法”,坚持将“邻里守望”、“周六进居入户”、“居民直通日”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2015年在茂林路社区工作时,徐平就创新工作思路,结合社区物业服务中心工作实际,总结了党员在老旧小区自管工作中的作用,推广了党员之家挂牌、先锋楼栋评比、居民心声采集点、党员邻里帮应急便民服务队等一系列好的经验做法,获得了老百姓们的交口称赞。
社区建设靠大家,集思广益才能共同建设好社区。在日常走访中,徐平发现很多社区居民由于白天要上班,无暇到社区居民委员会反映情况,为社区工作提出意见、建议。为此,徐平创新思路,充分发动社区党员和居民楼组长的作用,在他们家中设立居民“心声采集点”,采集居民意见、建议,倾听居民困难诉求,不断提高居民对于社区建设的参与度,这“最后一公里”的贯通成功解决了一大批居民身边的急事、难事,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得到提升。
情系社区,情系居民,思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茂林路社区工作期间,徐平根据社区实际和居民需求,积极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和社区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新模式,打造了由社区工作者、驻地单位、党员、妇女、志愿者组成的社区核心服务团队,协助做好治安巡逻、文明创建、矛盾调解等工作,让他们当好社区工作者的助手,提高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在徐平任职期间,茂林路社区先后获省基层社会组织建设示范单位、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省首批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以及合肥市文明社区等多项荣誉。
参加工作12年来,徐平与社区百姓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些曾经受到过徐平帮扶的老人时常惦记着她、牵挂着她。今年已经八十多岁的凌阿姨就是其中一员。在茂林路社区工作期间,徐平一有空就会去看望这位孤寡老人,没事就到老人家里陪她说说话、做做家务,为老人家排忧解难。到繁昌路社区工作后,凌阿姨还一直牵挂着这个“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的孝顺闺女”,四下托人打听徐平工作的地点,想去看望她。
一枝一叶总关情,最是小事显担当。在徐平身上,这样点点滴滴的小故事还有很多,虽不轰轰烈烈,但每一件事都办在老百姓的心坎里,切实为辖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深得群众的认可。“社区工作都是干不完的小事,但这些小事对居民来说就是生活中的大事,所以我一直将社区居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用一件又一件的小事凝聚成坚实的力量,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从而赢得群众的认可。”徐平深有感触地说。

徐平(右二)带队开展禁燃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