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领域青年抱“团”筑梦
03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61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4月12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617期  下一期
新兴领域青年抱“团”筑梦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谢婷婷 发布日期:2019-04-12 11:50:18

  作为共青团中央确定的全国“筑梦计划”试点城市,马鞍山市围绕“找得到,联系紧,服务实,引导好”的目标,把握新时代、新青年、新组织的特征,充分发挥团组织的特色和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在新兴领域青年聚集地设立“筑梦工厂”和“筑梦小屋”,广泛开展职业导航、文化艺术、成长就业、自身发展、交友联谊等活动,帮助新兴领域青年激发创造活力,实现素质提升、职业发展、社会融入等个人梦想,并通过积极引导使之抱“团”取暖,筑梦诗城。

跟着共青团,遇见更好的自己

  三十而立的周唯阳如今已经是当涂县颇有名气的“漫画达人”。他创办了鹿角创艺工作室,三个校区六百多名青少年正在他和团队的引导下开启绚丽美妙的绘画世界。
  过去的五年里,周唯阳体验过诸多创业的艰辛与甜蜜。每次在他最无助的时候,共青团像家人般及时来到身边,提供资金补助,帮助招生宣传,为他的创业发展出谋划策。“连着上完几天课,身体和精神都会感到疲惫,但想到身边还有这么多人关心、支持自己,以及那些喜爱‘鹿角’的学生们,就会觉得很开心,很享受为梦想而奋斗的日子”。周唯阳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了共青团。用他的话说,“和年轻、充满朝气与正能量的团团在一起,无拘无束,想的、做的都是怎么变成更好的自己”。
  为了加强新兴领域青年的思想建设,党的十九大闭幕后,团马鞍山市委组建了市青年联合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和社会青年党的十九大宣讲队,共开展宣讲活动30次。2018年5月,周唯阳被团市委推荐参加共青团中央全国第一期“青社学堂”大学习活动。前不久,他参加了全省新兴领域青年学习座谈会和马鞍山市新兴领域青年交流学习活动。“收获很多,慢慢开始思考如何将自己的青春梦想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大局中。”通过不断学习,周唯阳开始将自身的专长与家乡文化旅游的宣传结合起来,积极参与团市委和团县委开展的“一起做有意义的事”公益助学、“筑梦计划之公益文化进校园”等活动。
  4月4日,共青团中央社会联络部赴马鞍山市调研新兴领域青年“筑梦计划”工作开展情况,并召开座谈会。独立音乐人丁方虎分享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介绍了三四线城市独立音乐人的生存现状。2008年返乡创业10年来,他带领团队先后创作了近10首原创歌曲,其中《我们的小马》深受粉丝喜爱。座谈会上,当听到团组织反馈说,一直十分关注独立音乐人群体,会着手做好顶层设计,关心、帮助其成长,丁方虎感到热血沸腾。“接触共青团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发现有一群人在找你、关注你,想方设法帮助你,那种感觉很温暖”。未来,他希望自己可以创作更多、更好的音乐作品,回馈家乡。

共青团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共青团改革以来,为了尽快联系到更多的新兴领域青年,团市委用了相对传统的“笨方法”:走访,摸底,筛选,建立信息库。“这项工作任重道远,过程既辛苦又繁琐,但是好在有效信息不断扩充”。团市委联络部部长陈邵霏介绍,依托各类青年社会组织和全国“筑梦计划”试点城市的机遇,团市委已经逐渐摸到了联系新兴领域青年的途径。
  2018年6月15日,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第八次会员大会召开。成立于1986年的该协会在团市委的指导下已经走到了第八届,成为该市服务青年企业家、促进企业家交流、帮助企业家成长的一个有氛围、有价值、有担当的组织。协会三届的“元老”、协会会长、安徽森隆集团总裁黄皞谈及对协会的感情,字字感慨:“一直以来,协会像个大家庭一样,凝聚了一批又一批优秀青年企业家和青年创业者,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共同推动协会发展的同时,也收获了自身的成长。”
  比起“创二代”的这个标签,80后黄皞更喜欢用“创业式的传承模式”来定义自己的创业。正是因为自己一步一个脚印为家族事业开创了崭新的局面,所以他更能理解普通创业者的需求,成为很多90后创业者心中温暖而靠谱的“大家长”。
  2018年9月17日,作为全国“筑梦计划”试点城市,该市青年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和“筑梦驿站”授牌仪式举行。心梦想礼仪协会首批入驻,接受系统培训、注册指导、政策解析及项目扶持等“管家”式的服务。“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孵化,协会最明显的改变是更专业、更规范,不断找准了自身的定位”。在会长赵菁看来,“筑梦驿站”是所有筑梦青年的家。
  近年来,该市各级团组织紧紧抓住共青团改革契机,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组织孵化、骨干培训、主题沙龙等活动,直接联系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青年社会组织,不断扩大共青团的“朋友圈”。

从上门找青年到青年找上门

  “要建立和新兴领域青年、青年社会组织的紧密联系,有了信息库和联系表远远不够,还需要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让团组织从找青年到被青年需要、被青年找”。陈邵霏介绍,为扩大影响覆盖,紧紧联系新兴领域青年,2018年3月,团市委联合市委组织部出台《关于加强青年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针对不同青年人才群体特点,提出“双创”青年骏马工程、“小马创二代”培养工程、青年职业素质提升工程、大学生“十城百校万人计划”、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能力提升工程等“四工程一计划”。
  2018年5月,团市委评选出张少典等10名“十大杰出青年”、周健等10名“十大优秀青年”,涵盖该市各行各业杰出青年代表。受表彰名单中有奇虎360汽车实验室主任刘健皓等多位马鞍山籍在外优秀青年人才。在发现、凝聚青年的过程中,团市委不断通过品牌活动和项目,吸引越来越多的新兴领域青年主动向共青团靠拢。
  2018年8月,团市委联合市人才办公室、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发关于优秀青年人才团队遴选的相关文件,最终遴选出20家优秀青年创业人才(团队)。这份荣誉对于马鞍山米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琦来说是动力也是鞭策。“共青团像点亮的火把,让我感受到在这条充满荆棘,不断挑战自我的创业路上,并不孤单”。
  在市“筑梦驿站”有一面照片墙,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位新兴领域青年的青春故事。2018年11月28日,团市委开展了“寻找筑梦青年——无奋斗不青春”主题沙龙活动,该市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演员、歌手等新兴领域青年现场分享了自己的青春梦想与奋斗故事。活动现场,一张张青春洋溢的面庞定格在了照片墙上。常态化开展的特色活动正在这个城市打造出越来越多的青年聚集地。

服务对象变身工作力量

  2018年冬天,电影《进击的男孩》刷爆了马鞍山人的朋友圈,也让无数人记住了马鞍山籍青年导演许添。《大雪天送福利啦!团团邀你今明两天免费看电影,还有热饮哦》、《明天,就在明天!这位马鞍山籍名人要回小马办见面会啦》……电影上映前,团市委利用新媒体广泛宣传,呼吁家乡人到影院支持等,默默做了很多事情,让许添深受感动和鼓舞。
  清明节期间,许添又回了一趟马鞍山市,找了一家安静的咖啡馆,很顺畅地写完了一部电影剧本。这趟回乡,许添从过往的熟悉中近距离感受到了家乡的发展变化。自16岁考上大学离开,许添对家乡的关注从未停止,一直希望找机会为家乡做点什么,直到团市委辗转联系到他,谈论筹备建立工作站的事情。
  2018年10月19日,马鞍山市驻北京青年人才工作站成立,许添担任站长。工作站成立以来,他积极对接马鞍山市驻北京的优秀青年,做好互动交流和资源对接,他希望未来能够在家乡的文化旅游宣传和政企合作方面作一点贡献。截至目前,团市委先后在江苏省南京市,上海市和北京市建立了驻外青年人才工作站,直接吸纳马鞍山籍优秀青年人才261人,广泛联系达千人。
  “连续三个周末,公益善食馆助学团队的33人分成5组,上门慰问了全市61名受助学生。三年了,很高兴看着这些孩子在大家的关爱下勤奋学习,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教育扶贫,我们很用心。感谢参加了114期助学义卖的五千多名志愿者和爱心市民,感恩大家的爱心陪伴孩子的成长。”4月1日,马鞍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市公益善食馆党支部书记王旭在微信朋友圈写下了一封长长的“感谢信”。
  在马鞍山市,王旭的身影活跃在各类志愿服务、公益助学、社会救援、青春扶贫的现场。他不仅发起百余位企业家众筹创办公益善食馆、“益起来”义卖助学活动,还积极助力团市委的“青檬励学金”、和县的“金钥匙”扶贫公益基金等项目。“最令我开心的是影响和带动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关注和参与公益事业,助力家乡的建设和发展。”王旭说。
  基层共青团常常面临着缺人手、缺资源的困境,新兴领域青年有热情、有专长,在联系、服务青年方面有独特优势。把他们聚拢在身边,壮大伙伴队伍,延伸工作手臂,已经成为该市各级团组织的工作共识。新兴领域青年工作尚在摸索阶段,团市委主动作为,积极探索,“筑梦计划”成效初显,越来越多的新兴领域青年向团组织聚拢,“抱‘团’筑梦”的态势初步形成。

书记访谈

“大格局小特色”服务新兴领域青年

□团马鞍山市委书记  马  鑫
  随着社会个体化进程的加快,新兴青年群体不断扩大,“求新,求异,求变”是他们的共同特征,不同青年群体产生的具体需求千差万别。团组织作为青年政策的主要供给者,面临着“传统工作渠道与个体不同需求如何有效对接”的挑战,传统服务的统一性与个体需求的差异化之间存在错位。
  面对这一问题,团市委将改变直接支持的“供销”模式,形成以社会为舞台、以需求为导向,有效利用党政资源、社会资源、组织内生资源的资源整合机制,同时打造资源集散的平台,将不同新兴青年群体内部和互联的资源盘活,进行有效供给。
  下一步,团市委将采取“大格局小特色”的工作模式,探索实施新兴青年群体系列项目,主要包括“音为梦想”、“舞动梦想”、“描绘梦想”等针对不同领域的项目,用相对模块化的服务满足个体千差万别的需求。
  希望新兴青年群体始终把各级团组织作为“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娘家,积极参与团组织开展的服务工作、监督服务过程、评价服务效果,形成“伴同成长”的良好效果,同时希望新兴青年群体要加强自身学习、强化社会融入,要将个人成长的小节拍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大节奏当中,切实担负起新时代青年的职责和使命。

共青团中央在马鞍山市调研新兴领域青年工作

“筑梦驿站”揭牌

驻外青年人才工作站工作交流会

评选表彰杰出、优秀青年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