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国曈,男,郎溪中学高三学生,出生于2001年“六一”。
自我介绍 我很幸运,一出生就过了一个隆重的节日。我很幸福,爸妈非常爱我,对我要求很严格,也很民主,我们是朋友式的亲子关系。他们希望我做一个有担当、有抱负的人,爸爸引用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句中的“曈”来作为我的名字,时刻激励我努力进取,做有益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人。我喜欢阅读,语文考试成绩却不怎么样,我还喜欢音乐和天文。尽管我是名理科生,但心中一直憧憬着诗和远方。
何为英雄
看完《鸿门宴》和《垓下之围》,当然觉得项羽是英雄。
你看,他没有刘邦多情,只宠爱虞姬一人,临死前作诗还依然“虞兮虞兮”;重情重义,死前连自己悬赏百两的人头都肯送给故友、自己的爱马舍不得丢弃,就送给好意渡自己过河的亭长。即使是在鸿门宴上,也遵循着贵族的礼仪,没有早早杀死刘邦。
从我来说,我不要这天下,就跟随着心无城府又浪漫的项王,又有何不妥呢?闲时,我和两位女同学闲聊,假如项羽和刘邦年龄相当,目前的实力相当,你愿做吕后还是虞姬?
当然是虞姬。两人回答。
毕竟,治国和治家不一样。
后来老师要我们树立观点,何为英雄?
肯定都是英雄。为了突显自己辩证的思考能力,我思来想去,不敢妄下定论。就转到人性上论事:项羽和刘邦都是人,人无完人,人性中一定都闪耀着各自独特的光芒,也都充斥着毫无美可言的黑暗。
刘邦虽然草根出身,但他太聪明了。他善于识人、用人,单这一点,使得他广纳贤士,后勤靠萧何,打仗靠韩信,谋略靠张良。尽管这里面的每个人都不能和项羽试比高,但三个臭皮匠,再加上一个目光长远、礼贤下士的总指挥,显然就可以赛过这个瞧不起草根的“贵族”诸葛亮了。
但从细节上看,尽管刘邦手下有这三名留垂青史的将臣,实际上也有地位的悬殊。刘邦在口头上拼命抬高张良、贬低韩信——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显然,刘邦口中,韩信地位远低于张良,但在最后分封的时候,却给韩信封了王,而只给张、萧分了侯而已。相比起这点来,刘邦城府颇深,远没有项羽重情重义、光明磊落来得痛快,正是这些对于从政者看来有些许愚蠢的性格,使得项羽在历史上留下一笔浪漫的艺术色彩。
某种程度上,历史不单只供借鉴警示或知天下兴替,它也给后世带来无限遐想和思考。人们构想着历史人物的种种事件,书写着一篇又一篇美丽的故事,何不为一种乐事呢?
我这才意识到,我的立足所在应是历史长河的上空,能够自如地盘旋其上,上至秦汉,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辩论不过是历史乐趣的冰山一角罢了,有时辩证思考,站在各种角色上思考历史人物——何为英雄?
人人心中都有英雄。
旅行的意义
前天,爸爸刚从外地出差回来,我一回到家,就看到桌子上堆满了各色各样的当地特产小吃。吃完晚饭,我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一一品尝——原来这就是那里的味道呀。仿佛我也刚从外地同爸爸一起回来,对那个城市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可转念一想,这岂不是无稽之谈?
流亭机场有一些角落,门头多为:“山东特产”或者“青岛特产”,走进去,多是一些压缩抽水的鱿鱼丝、各种咸鱼干、蛤蜊干、扇贝干,或者是一些当作拌饭咸菜的、各种口味的咸鱼包。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土著,我甚至一年里吃到这些东西的频率为数不多,更何况还名其曰“本地特产”。
如果一个老外把这些东西带回自己的家乡,说:“Look!This do means Qingdao!”场面仿佛一个人捧着一把葡萄糖对你说,看,新鲜的王哥庄大馒头。
把岛城的劈柴院饺子楼、各地海鲜大排档统统压缩、抽水,提炼出所谓的精华中的精华,反而顿失时其未压缩前粗糙的鲜美。
所以,到底什么东西才能代表一个城市?
去贵州的最后一个晚上,我们得以去遵义的自助餐厅大快朵颐。在大巴车上和我畅谈一路的是张瀚予,聊得很投机,下车时也并排而行。我们从一个城市匆忙地穿梭到另一个城市,下车抬头望天,已是星星点点了。大巴车停靠的地点与餐厅相隔一条车水马龙的大马路,来来往往、东南西北向的车辆都要绕过中心的花坛。马路那边,高大的LED广告屏紧贴弧形的墙壁,花花绿绿的广告不停地变换;马路这边,各种各样的路边摊子,坐着烂醉如泥的人们,偶尔抬头望望天,又嘻嘻哈哈地点着烟,有一个小摊的老板夫妇打量着我们,朝我们打听,你们是哪来的呀?
餐厅前的马路上,有个男生骑着电动车,后面一个女生依偎在他后面,呼啸而过;一群无为青年并排而走,一个抽着烟,一个手插着裤兜,晃荡而去……
“我喜欢这些东西,因为这才是一个城市真正的模样。”
张瀚予望着远处的夜景,对我说。我也抬头环顾四周,微风吹拂在脸上,远处夜色更加朦胧。我几度沉迷在一个混沌的状态中,她的一番看似无意的感慨把我引入了无尽的思考当中。
事后,我追问她,当时说出那句话的原因是什么?她仍保持着幽默的语气:“没什么啊,就是这样啊,你看北京,这么繁华一城市,不也有外环嘛。所以我们出去旅游,看到的都是这个城市光鲜亮丽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它鲜为人知的一面。其实,我说那句话是我爸有年出差去巴西,然后他和我说那个地方经济特别发达,很繁华的一片,当地人很热情、有礼貌地接待他。但当他去到贫民窟的时候,他发现那里的人生活很简陋,民风也不正,完全就是两极的一个现象。所以我就觉得,你看我们出去旅游,其实有时候看到的不一定是这个城市本身的样子。”
参观完天安门后,有人问起,便回答:你看天安门前挂着毛泽东的头像,这一定是毛泽东建的;参观完毛泽东纪念馆以后,有人问起,便回答:那里面空调真给力,冷飕飕的真凉快。要尝到著名小吃之外的“野”鲜美,要拍到名胜之外的社会景象;中国的旅行团,中国的游客,有哪些真正做到了?
所以,旅行的意义,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