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含笑:史前古玉文化的“小神探” 图片新闻 “国旗百城行”走进泗县一中 磨练意志挑战自我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614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4月08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614期  下一期
黄含笑:史前古玉文化的“小神探”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通讯员 徐风光 荣欣 本报记者  发布日期:2019-04-08 14:50:30

  玉镜研究简析、史前玉刀演变简析、史前玉(石)镜初探……看到这些专业的论文名称,我们很难把它们和一个00后的高中女生联系起来。然而,现在就读于界首市第一中学的00后女生黄含笑却凭借执著的研究在史前考古圈子里小有名气,并已在权威杂志公开发表专业性文章七篇。
  2001年出生的黄含笑接触史前古玉文化研究和家族的影响密不可分,她的太祖父黄金凯解放前在界首市当地做金银首饰,祖父黄好新和父亲黄东海对史前文明都颇感兴趣,并在各自圈子里小有建树。
  在家族环境的熏陶下,黄含笑从小就喜欢收藏,从古钱币到奇石,从奇石到石器,从石器到三代玉器。现在主要是史前文化研究,包括和田玉早期使用历史、缅甸翡翠是否存在早期史前使用情况等领域。
  “冰冷的古玉是史前的文化载体,如何发现那些流传在神话传说中史前未知的文明,追逐三皇五帝的足迹,化野史为正史,就要通过史前文物研究来证实,史前玉器、史前缅甸翡翠石器的研究更是重心之重。”接受采访的黄含笑一番专业的表达很让记者惊讶,“我有一个梦想,想追逐夸父的足迹,寻找那迷失在神话中的史前文明……”
  心中住着一个史前文明考古研究梦想的黄含笑还特别喜欢写作。早在初中时期,黄含笑就为祖父母写过多篇散文。与一般的回忆、怀念性文章不同,她在写长辈时往往会加入自己对历史的思考。祖父在部队24年,转业回到地方28年,一直保持着秉直性格,他热爱公益事业,热爱研究历史文化;祖母出生于河南省沈丘一个佃户家庭,14岁去青海省参加工作,后一直跟随祖父,期间,9次调动工作,13次搬家,生活虽然辛苦,但依旧是朴素的农民本色。
  “对于老一辈人来说,经历了日军入侵、国共合作、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无数轰轰烈烈的大事最终都汇成小溪,在老人心中留下难忘记忆,形成一天半天的口述。这就是历史,个人的历史也是民族的历史、国家的历史。我们看古人,看过去,未来的人在看我们,历史就是他们这些老人。”黄含笑说。
  目前,黄含笑已公开发表《红山红山》、《七千年的玛瑙铲》、《祖父和一块会唱歌的美石》、《给奶奶的一封信》、《“要”和“需要”》、《大辽石面凄凉的美》、《忆祖母崔秀兰》等文章。其中《祖父和一块会唱歌的美石》获2016年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7被第三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评为金奖。
  “黄含笑在文学和史前古玉研究方面的成绩令人骄傲”。黄含笑所在班的班主任王庆伟告诉记者,在他班就读期间,黄含笑一直担任语文课代表,写作水平很高,为人也谦逊温和,和同学相处很融洽,希望黄含笑能在写作和研究等方面有更大的建树。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