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第七中学:科普教育培育孩子科学精神 定远县张桥中学为寄宿生营造家庭般的温暖 合肥市明令禁止未经备案审查的APP进入校园 特教园丁李怀彬的人生舞台 新闻快讯
07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96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3月0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96期  下一期
马鞍山市第七中学:科普教育培育孩子科学精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谢婷婷 发布日期:2019-03-06 10:22:13

   本报讯 近日,由中国气象学会组织开展的2018年度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考核评审结果揭晓,全国共有26个科普基地被评为“2018年度优秀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其中“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示范校园气象站”八个,马鞍山市第七中学名列其中,是我省唯一获评优秀的学校。
   近年来,马鞍山市第七中学作为全国气象教育特色学校,始终高度重视普及气象科普知识,以课堂为本、活动延伸、兴趣引导、分层推进的模式推进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工作。
   2016年,马鞍山市气象局积极与市教育局在中小学实施气象科普教育试点示范工作,该校积极响应、制定并实施气象科普的普及教育计划,将气象科普内容纳入学校教育课程体系,编印了《马鞍山市中小学生气象与地质灾害教育读本》并纳入每周七年级开设一节科普课程中。每年,校团委和科普中心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市气象局、安徽工业大学等场所参观,让学生获得直观体验。除开设校本课程、举办科技节等活动外,该校先后邀请省气象科普专家田红、市气象局专家王小舟、南极科考专家仝开健、美籍华人李金华博士等到校进行气象科普素养提升讲座。立足课堂,将气象科普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幼小的心田播下科学与创新的种子。
   学校利用世界气象日、全国科普日及其他科普节日,组织学生参加全省青少年气象科普知识竞赛、青少年气象科普夏令营、气象主题创意大赛等活动,充分发挥普及气象知识、传播气象文化的作用,不断增强全校师生气象防灾减灾意识,提升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在全省气象科普学校中独具特色。科普教育活动形式由单一向多元化延伸,由校园向社区、家庭延伸。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科普教育实践中,根据初中学生求知欲强、喜欢动手但注意力不持久等特点,我们从兴趣入手,通过校园气象观测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恒心”。校科普中心主任杨厚文告诉记者,学校通过成立思维导图学习社团调动学生兴趣,通过动手实践稳定学生兴趣,并针对初中学生认知规律,区别要求、分层推进。
   在气象科普教育实践中,该校先后建成校园科技馆、自动气象站、创客实验室、3D打印室、天象馆、机器人活动室、健康教育园地、地震宣教室、蝴蝶馆等科普馆室。近三年,共有587人次在各级各类科普竞赛中获奖,学生姜子怡的气象科普环保作品获国际一等奖。2018年4月,上海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上,该校作为我省唯一的学校代表应邀参展,参展作品分获金奖、银奖、铜奖。校长沈申福充满自信地说:“我们要让每一门校本科普课程都成为教育的生长点,愿我们的科普课堂能走出一颗颗星星去点缀浩瀚美妙的天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