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着力打造皖北职教新高地 铜陵市:“大国工匠基地”人才培养路径初显 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瞄准需求破解中职生存发展难题
05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96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3月0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96期  下一期
蚌埠市:着力打造皖北职教新高地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王浩淼 通讯员 马萍 发布日期:2019-03-06 10:31:01

  市政府每年拿出300万元用于奖励招生工作先进县(区)、学校和个人;
  确保了教育费附加县(区)不低于30%、市本级不低于50%用于发展职业教育;
  每年仅中职技能大赛和招生,财政拿出不少于1000万元。
  2018年全市中职招生再现火爆,达1.6万余人,超额完成招生任务。
  近年来,蚌埠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省教育厅统一部署、指导下,结合该市实际,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把职业教育项目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加以统筹推进。特别是在“市级统筹,县域整合,招生机制”等方面积极创新,扎实推进,有效推动了蚌埠市职业教育增速发展,在服务蚌埠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强化市级政府统筹 推动职业教育转型发展
  统筹组织领导。蚌埠市成立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落实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将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打破部门、行业、类别界限,构建大职教发展格局。
  统筹资源整合。按照全市“一盘棋”的规划,采取“撤消,合并,转型”等办法,将市属21所中等职业学校先后整合成6所,规划建设蚌埠职业教育园区;将省第一轻工业学校等三所省属中等职业学校纳入蚌埠市教育整体规划,充分发挥优质资源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将三县11所职业学校整合为4所,使其集中力量办好1所综合性职业学校。
  统筹中职招生。坚持职普比大体相当,层层压实责任,实施奖惩制度。按照中考报名人数,确定全市职普招生计划数,并将中职招生任务分解下达至各县(区),由县(区)分解到初中学校。每年中职招生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各县区政府及部门、各初中学校重要指标。市政府每年拿出300万元用于奖励招生工作先进县(区)、学校和个人。同时,按照省教育厅的统一要求,改革中职招生录取办法,从2015年起通过安徽省中职网上招生录取平台,实现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职、技工学校全部通过网上招生录取,对规范招生行为、禁止封闭生源、有偿招生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一系列招生制度改革,继2017年全市中招生较2016年同比增长近40%后,2018年全市中职招生再现火爆,达1.6万余人,超额完成招生任务。蚌埠科技工程学校和安徽科技贸易学校等四所学校提前结束招生。市级统筹招生工作,大大提升了全市职业学校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
  统筹经费保障。调整、优化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确保了教育费附加县(区)不低于30%、市本级不低于50%用于发展职业教育;每年仅中职技能大赛和招生,财政拿出不少于1000万元。
  造就集约共享职教园区 助力职业教育扬帆远航
  近年来,蚌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按照集约节约共享的理念,规划建设一期项目1060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总投入11亿元的职业教育园区。园区投入使用一年多来,各校招生规模有了“量”的猛增;办学条件改善有了“质”的飞跃:吸引省内外数十家企业纷纷踏入职业教育园区,谋划“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合作发展。
  集约节约共享的职业教育园区以新型的建校模式吸引八方来客。2018年共接待中华职业教育社、教育部中职党建调研组,以及江西省和省内安庆市、宿州市等地教育考察团近三十余个。成功承办了2018年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武术散打、羽毛球等多项赛事。承办了全国美发美容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和全国九市区职教协作会第三十一届年会。来自北京市、湖南省长沙市、山东省济南市、河北省石家庄市等地的161家单位共商职业教育发展大计。
  据了解,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是该市政府全面落实安徽省加强市级统筹,推进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规范化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缩影,也是结合本地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就业要求、城镇化进程和教育发展实际,整合优化发展配置,科学制定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规划,统筹专业设置和功能分工的一大举措,极大地提升了该市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和办学水平,加快了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未来,职业教育园区将日益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教学管理规范、生活服务现代化的园区,成为淮河流域产教融合和职普融通的桥头堡、中原经济区技能型人才核心孵化基地、“京沪线上的高技能人才集聚地”。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