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译著《心理学原理》及其思想
威廉·詹姆斯(1842~1910)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美国心理学之父”,他花了12年时间写成的《心理学原理》,是人类智识史和人类文明史上划时代的著作,是理性精神的载体,具有永恒的价值。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将詹姆斯列为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莱布尼茨齐名的人类历史上四大思想家之一,詹姆斯的心理学和哲学思想通过这部著作得以形成和流传。该书出版后,赞誉一直不断,已被译成德文、法文、俄文、意大利文等。我国在五十多年前就开始寸积铢累地译介这本书,但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全译本,最多的是田平翻译了其中13章,可见难度之大。
安徽师范大学的方双虎教授申报的《心理学原理》(译著)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项目的资助,也是安徽省第一个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由于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原著除了英文外,还有很多德语、法语、拉丁语、意大利语、希腊语等成分,全书引用了大量古典原著和俚语,且该书出版距今已有一百二十多年了,深邃的心理学和哲学思想与古老的语言相遇合,翻译的工作量大、难度大。仅仅就语言学方面的困难来说,翻译本书对脑力和体力都是一场巨大的考验,甚至称得上是为了嘉惠学界而投身于“炼狱”之中。方双虎教授团队历时12年完成了《心理学原理》的翻译工作,已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译文优美,译者遵循了边翻译边研究的思想,加强对詹姆斯心理学和哲学思想的研究,试图在理解和翻译之间搭建桥梁,先后在《哲学动态》、《心理科学》、《心理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和《国外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了詹姆斯专题学术论文八篇,指导四名硕士研究生完成了以“威廉·詹姆斯心理学思想”为主题的学位论文并获得了硕士学位。
纵观全书,译者对已经有中文的章节进行了重新翻译,吸收了各家译本的长处,做到既继承又出新,真正实现了前者不为后者之碍,后者不掩前者之功。译者还校正了已经出版翻译本中的疏漏之处,如第8章英文第204页“Salpétrière”是法语,是指法国巴黎有名的萨彼里埃精神病医院,沙可教授曾在此工作,弗洛伊德曾到此医院跟随沙可学习(已有中文版翻译为“脾气暴躁的”)。第3章英文第98页第1个注释“La Paura”是意大利语,是一本书的名字,即《恐惧》(已有中文版翻译为人名“拉波拉”)。第10章英文第311页的注释“Sartor Resartus”是一本书的名字,应翻译为《旧衣新裁》或《衣裳哲学》(已有中文版翻译为人名“萨尔托尔·里萨图斯”)……
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在美国心理学史上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书中所体现出的多元整合思想是解决当代心理学现实问题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当代心理学问题的解决仍然要回归詹姆斯,这就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在美国心理学史上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书中所体现出的多元整合思想是解决当代心理学现实问题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当代心理学问题的解决仍然要回归詹姆斯,这就是詹姆斯心理学思想中活的东西。因此,翻译出版《心理学原理》有助于推动国内对詹姆斯心理学思想的全面研究,可以说是国内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它填补了国内詹姆斯研究的空白,是西方心理学研究的补白之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该译著的出版发行将为国内心理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重要而宝贵的学术资源,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詹姆斯心理学思想的理解,有助于激起国内研究者对詹姆斯心理学思想进行更全面、更深入、更丰富的研究。诚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所认为的,“本书是现代心理学史、哲学史上的重要著作,对于当代心理学和哲学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它对于研究当代哲学和心理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周晓林: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