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表达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初探 生命化教育视角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思考 论语文教学中“小组交流”策略的研究
13版: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9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2月27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92期  下一期
论语文教学中“小组交流”策略的研究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合肥师范附小二小 孙翠平 发布日期:2019-02-27 12:39:07

  何炳章先生“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就是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就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人。交流自学情况是“引导自学”课型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的小组交流,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重要体现。
  一、合理安排交流的时间
  在“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中,需严格按照《何炳章文选5》中的指导,留给学生8~10分钟的小组交流时间,多数情况下,由于害怕下一环节时间不够,每次一到时间都会让学生停止讨论,开展下一环节,但在全班交流中,总感觉学生的交流不充分,小组成员代表小组发言不够具体或者不够完整。通过几次的调查、分析,发现这是因为学生刚开始接触“引导自学型”课堂,因教学时间短,学生的能力还没完整提高,且学生对小组讨论的环节了解的不够熟练,导致部分小组成员没有表达自己自学重点中的收获,小组成员间也没时间在一起进行总结。
  故在“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初级阶段,我给予学生充足的“小组交流”时间,在教师逐步的指导、参与交流的情况下,现在的交流时间都能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且交流效果良好。实践证明,在教师精心组织和引导下的小组交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小组交流的实效性。
  二、小组交流技巧培养
  有了充足的时间,还需培养学生充分地参与讨论,小组中的每位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小组交流活动,在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很多时候,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的小组交流往往会成为少数学生的舞台,且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只注重自己的发言,不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学生间产生不了真正意义上的思维碰撞,不能使其思考进一步深化。所以,为避免此类现象,我常在“引导自学”课堂小组交流前,提示学生主动交流,学会倾听,逐渐培养学生善于交流的习惯。在小组内形成激烈讨论,再由小组中的组长发言,而且我常点名小组中能力相对突出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虽然小组交流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在讨论中不能只当听众。
  总之,运用“引导自学”课型开展教学,我发现小组交流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想达到何老的要求,我还要运用“引导自学”课型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发挥小组群体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功能、互助功能,培养学生参与活动、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交往沟通等意识,提高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主动发展、提高实效的目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