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之骄傲——马钢 肩负使命与马钢车轮一同驶向广阔世界 钢铁挂帅的精神丰碑 近距离感受传承的力量
03版:学生记者在行动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9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2月25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90期  下一期
近距离感受传承的力量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马鞍山工业学校本报学生记者 董丛林 发布日期:2019-02-25 13:30:01

□辅导教师  孔小军  王  青

  1月4日,近20名安徽青年报学生记者前往马钢总部,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采风活动。活动中,学生记者参观了马钢轮轴事业部,了解和回顾马钢发展的艰辛历程。
  60年前,在长江岸边,依据科学勘探掌握的大量铁矿资源数据,党中央作出战略部署,建设马鞍山铁矿。从此,一座崭新的钢铁城市崛起,马钢就像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长江江畔。
  建厂伊始,马钢人面临巨大的困难,但马钢人始终坚持高扬“创业,创新,创造”的精神旗帜,知难而进,奋力突围。正因为马钢人拥有着坚韧顽强的执著精神、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敢于挑战的担当精神,让他们勇往直前、无所畏惧,所以才有了现在让人骄傲的丰功伟绩。
  学生记者参观了车轮生产线,近距离观察、了解车轮的生产环节和工艺装备的革新。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创业,马钢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冷热轧薄板生产线、高速线材生产线、中国最先进的热轧大H型钢生产线和亚洲最大的车轮轮箍专业生产厂。马钢车轮公司更为我国铁路运输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迄今为止已经有38个产品获国家级、省级优质产品称号,产品出口到48个国家和地区。
  学生记者参观了毛泽东主席曾经视察过、承载着马钢光荣与梦想的“功勋炉”九号高炉。60年来,九号高炉历经多次升级,为马钢贡献了1416万吨优质铁水,是马鞍山这座城市的产业标志和城市记忆。它曾经四次获全国“红旗高炉”等称号,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炼铁人,为马钢生产、经营、建设和改革、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伴随着国家的改革和创新,九号高炉于2018年9月23日“退役”。正如九号高炉的最后一任炉长所说,“九号高炉以最佳状态结束历史使命”。这标志着马钢踏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马钢的明天会更好。所以九号高炉象征马钢人的红色基因和精神符号。希望这种精神可以永远传承下去,影响一代又一代马钢人、马鞍山人建设更加美好的家乡。

  □配文图片由本报记者谢婷婷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