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之骄傲——马钢 肩负使命与马钢车轮一同驶向广阔世界 钢铁挂帅的精神丰碑 近距离感受传承的力量
03版:学生记者在行动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9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2月25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90期  下一期
钢铁挂帅的精神丰碑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马鞍山市红星中学本报学生记者 尹青青 发布日期:2019-02-25 13:29:38

□辅导教师  李  娜

  “嘀嗒”雨声中,我们迈入马钢展示馆。踏着初冬疏雨的涟漪,走近钢城代表性企业——马钢,体味时代的变迁。
  展示台上,马钢于建厂初期的成就黑白见报,工人们的喜悦溢于图片,极为感染参观者。在大张地图上,销售与合作箭头散于世界各地,其中不乏科技实力雄厚的欧洲国家,旁边标注的文字,可领略到马钢所取得的各项创新成就。
  1963年,经过马钢技术人员们的潜心研究后成功生产出中国第一个车轮轮箍,1964年马钢车轮轮箍厂生产出第一个直径为840毫米的碾钢车轮,标志着中国火车车轮诞生了。作为中国铁路车轮行业的开创者、引领者,马钢员工始终把创新车轮作为个人的责任、奋斗的方向。迎合国家打响“中国创造”第一炮的政策,马钢创新的高速车轮现已获得技术专利证明,中国高铁再次焕然一新高速车轮这一技术的国产化有效降低了我国工业进口成本,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与科研力量,保障了国产工业的安全性,成为完成从“中国制作”转型为“中国创造”的成功范例。1963年到2013年,50年风风雨雨,共度无数科技难关,克服许多新的障碍,今日的马钢,成绩斐然。
  迈出展示馆,小雨浅漏,阴雨天的潮气滋生,讲解员饶有兴趣地谈到马钢鲜为人知的风雨往事。犹记一年,马钢人艰苦创业,攻克难关,却风雨不断。大雨裹挟着狂风,猛烈冲击马钢员工宿舍的门,最终在凌晨冲倒房门,大雨漫入,员工们纷纷惊醒。本是灾情大可听从安排,休息几日再回岗位。但正值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马钢人操起桌上的搪瓷碗杯,一瓢一瓢往外舀水。自此大家更加心意团结,铸就了马钢精益制造,创新超越的精神,响应了马钢爱岗敬业的核心价值观。
  自毛主席莅临指导以来,马钢数次“挂帅出征”钢铁工业的创新战,多次获得成功。钢水炽白滚烫,钢焰烈红滚热,任它风雨险阻,永远碰撞不过“钢铁挂帅”的精神丰碑。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