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之骄傲——马钢 肩负使命与马钢车轮一同驶向广阔世界 钢铁挂帅的精神丰碑 近距离感受传承的力量
03版:学生记者在行动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9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2月25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90期  下一期
江南之骄傲——马钢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当涂县第一中学高一(16)班本报学生记者 发布日期:2019-02-25 13:28:19

□当涂县第一中学高一(16)班本报学生记者  王莉娜
                               辅导教师  张  瑾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是唐代诗人李白在马鞍山写下的千古名句。有谁会想到诗仙曾经魂牵梦萦并长眠的地方会成为日后长江流域制造业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呢?60年前,在马鞍山长江岸边,依据科学勘探掌握的大量的铁矿资源数据,党中央做出了战略部署“建设马鞍山铁矿”,从此马钢在这里诞生,城市从这里崛起。
  1月4日,我与几位同学在学校指导老师和《安徽青年报》记者的带领下到马钢参观。带着激动与喜悦的心情,我们进行了一次愉悦的采访。讲解员给我们讲解了近年来马钢生产的各种类型的轮毂。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马钢的直径四米的大轮毂和应用在高铁“复兴号”、“和谐号”上的轮毂。
  在历史的记忆中,1953年初,来自全国的工人齐聚马鞍山。他们播散汗水,燃烧豪情,历经六个半月的顽强奋战,六座高炉奇迹般改造完成。其中二号高炉在当年的9月13日流出了第一炉铁水,顿时炉台上下一片欢呼、一片沸腾。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华东地区流出的第一炉铁水,由此结束了华东地区有矿无铁的历史。铁厂的快速发展得到了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巨大关怀。在1959年9月20日的下午,毛泽东主席到当时的一铁厂视察,在九号高炉上,毛主席手持望火镜,观看了炉中冶炼的情况,并作出了“马鞍山条件很好,可以发展成为中型钢铁联合企业”的重要指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九号高炉是马钢和马鞍山的发源地。66年风雨兼程,66年铸就辉煌,九号高炉一代又一代炼铁人艰难奋斗、奋发图强,先后诞生了党的九大代表刘锡金、全国劳动模范李凡庆,九号高炉多次获“全国红旗炉”等称号。
  步入新时代,马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践行了五大发展理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大力调整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打造特色品牌,使马钢焕发勃勃生机。2014年5月,马钢以过人的胆识气魄和战略眼光,全资收购世界最著名高铁轮轴企业——法国瓦顿公司。马钢瓦顿的诞生标志着马钢高铁车轮研发生产将获得新的助推器。
  如今,从天山脚下到青藏高原,从海上石油平台到神舟飞船,从北京奥运会到港珠澳大桥,从全球最大的俄罗斯天然气项目到连接东非各国的蒙内铁路,从伴随“复兴号”奔跑神州大地到率先驶出国门冲向德国市场,都能看到马钢制造的元素与痕迹。
  这次马钢采风活动给了我很大的感触。马钢精神意义重大,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发挥其中的坚持创新、艰苦奋斗精神,并将其贯彻在我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深信:在马钢精神的激励之下,马钢人将把马钢建设得更加强盛,我们会将家乡马鞍山建设得更加繁荣和富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