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三个着力”确保2018年教育助学脱贫工作任务完成 为农民工讨薪获点赞 校车整装迎接春季开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07版:市县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88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2月20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88期  下一期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安徽青年报社 韦慧 发布日期:2019-02-20 10:21:03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实施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依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内部控制规范》,该《内部控制规范》自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共六章六十五条,内容包括总则、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和补充规定。
   《内部控制规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内部控制建设的范围由原来单一的企业实体进一步扩大到行政事业单位领域,进一步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工作的开展始终是其日常管理的基础内容,对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具有重要影响。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对于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财务会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开展按照财务管理的要求,对相关工作内容和内部控制工作进行优化和完善,使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但是,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还比较薄弱,存在的问题较多,影响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由于领域和职能不同,内部控制制度有不同的制度要求,目前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明确、具体的指导,用一般的财务规章制度代替内部控制制度,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普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只限制其支出范围和标准,而对业务流程的控制过于简单,没有对问题进行统一规范处置依据和标准。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没有专门的内部控制机构,内部审计没有形成制度,忽视了风险控制,不能对经济活动进行准确的监督,不能有效地进行风险防控。这些都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效果和目标。
   (二)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是建立在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的,没有适合其实际情况的、单独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缺少独立的内审机构,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其独立性差,审计工作会受到其他工作环节的影响,难以履行应有的监督职能。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了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但是由于精力有限、机制不足,内部监督作用大大削弱,审计的专业性也受到了影响。更重要的是内部审计及外部审计人员往往把工作重点放在资金的合法使用上,而忽略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制度的合理性和执行的合规性,内部监督的效果减弱。
   (三)经济活动缺乏风险评估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会受到市场竞争的影响,会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但是,一些机构的风险评估程序不合理、不科学,缺乏高度的风险管理理念,很难提高风险预警、识别,对行政事业单位风险进行分析和防范,而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部门对风险缺乏正确的认识,这使得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更加困难。业务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难免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无法启动。
   (四)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平均意识形态比较严重,普遍缺乏科学、严谨的考核制度、明确问责制度、建立透明的奖励激励约束机制,因此,员工在工作中没有危机意识和紧迫感,严重影响了员工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难以实施。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1.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要素的基础。
   营造单位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影响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基础,是所有控制方法和方法存在和运行的必要条件。
   2.建立内部审计机制。
   内部审计机制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提出建议,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监督,可以帮助单位创造良好的控制环境。在业务执行过程中,对执行情况和预算情况进行对比较分析,找出错误和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使计划更加切合实际。
   3.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建立员工培训长效机制,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从根本上促进单位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
   (二)确保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有效实施
   1.有效执行内部审计监督,提高相关工作的规范化水平,有效降低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概率,确保各项财务会计工作在规定的范围内得以落实。
   2.将内部审计监督作为一种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对经营过程和经营者具有良好的约束作用,使其能够面对相关风险,根据相关要求,可以规避和警示风险,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效率,使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问题可以进一步避免,为下一阶段会计工作的有效制定做好准备。
   (三)严格执行财务风险控制预警机制
   1.预警机制的运行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投资等相关项目决策,通过对财务管理内容的合理规划,进行分析研究,要优化、调整预警机制运行,能够有效地提高财务管理的实际安全性,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2.投资相关项目,应积极开展市场风险调查,全面分析相关投资项目的前景。将系统数据的多个方面进行整合后,即可确定相关投资项目。
   3.严格的财务风险控制要求对每个审批环节实时监控,保证审批工作的合理性,避免因简化审批流程而造成实际监督管理效益的损失,预警机制的运行和严格的财务风险控制可以为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发展提供实际的帮助。
   (四)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
   有必要将内部控制评估结果与员工的年度评估相结合,并与员工的工资和晋升相关联。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员工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发展。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