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150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马鞍山市:“筑梦小马”温暖青年游子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谢婷婷 通讯员 陈邵霏 发布日期:2019-01-31 22:03:33 |
本报讯 1月26日,青年导演许添专程从北京市赶回家乡马鞍山市,参加由团市委组织召开的“筑梦小马”之马鞍山市各驻外青年人才工作站工作交流会,“每次回来,都能感受到游子归家的温暖”。 距离上一次回马鞍山市已经两个月过去了,当时许添携自己的处女座电影《进击的男孩》回家乡宣传,得到了家乡观众的认可与支持。作为马鞍山市驻北京青年人才工作站站长,他希望可以将文化传媒和工作站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为家乡做好宣传。
团市委副书记、市青年联合会主席马鑫,市委党校教研室副主任、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陈群祥,各驻外工作站骨干,马鞍山籍在外优秀大学生,马鞍山市优秀创业青年,团市委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
座谈会上,就日前建站揭牌的马鞍山市驻上海青年人才工作站的工作开展情况做了重点分享。继江苏省南京市、北京市驻外青年人才工作站建站后,青年人才工作再出发,在年关临近温暖了驻上海市青年的心。揭牌现场,马鑫对工作站提三点期许:做马鞍山市驻外青年人才工作的开创者。依托人才站,通过各种形式全面凝聚在沪马鞍山籍和关心、支持马鞍山市发展的各类青年人才,建立马鞍山市驻上海市青年人才数据库。做马鞍山市驻外青年人才工作的建设者。市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提出“人才强市”发展战略,希望上海站工作人员要以时不我待的工作态度,吸引马鞍山市在上海市青年人才常回家乡,感受家乡的变化,宣传家乡的政策,投身家乡的建设。做马鞍山市驻外青年人才工作的共享者。加强人才站之间的资源共享,并增进与所在地的各级团组织、青年联合会、青年企业家协会等组织的沟通联系,创新活动形式,共享资源信息,不断增强人才工作站的凝聚力和覆盖面。
据悉,为全面贯彻、落实马鞍山市委《关于聚力打造人才高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团市委坚持从共青团实际出发,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才强市”战略,充分发挥团的组织优势和社会优势,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积极、主动作为,探索实施“十城百校万人计划”,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10个城市建立青年人才工作站,联系100所高校,覆盖1万名关心支持马鞍山市发展的青年人才。
除了驻外青年,近来,团市委还紧密联系不同界别的青年联合会委员及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组织开展座谈讨论和助力扶贫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引导优秀青年人才发光、发热的同时,也温暖着一个个筑梦路上的青春灵魂。
![]()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