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洪峻:烛光虽微愿照万里河山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王浩淼 发布日期:2019-01-30 10:21:59 |
“讲台虽小能载千秋伟业,烛光虽微愿照万里河山”是东至县第一中学教师洪峻的心里话,也是他的追求。他追求将教师这平凡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其乐无穷。他在成就学生、造福社会的同时,也让自己站到了事业的巅峰。 同事说,他的科研成果有口皆碑 如果将教科研看成评职称的筹码,并因此而去撰写论文,那是对教科研的羞辱。教科研应该成为教学的必要,它促进反思、促使积淀、促进用专业理论知识来分析总结教育教学。洪峻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他的每篇论文都是自己教学实践的真实记录,而且一坚持就是二十多年。他发表的教学论文近300篇,参编或主编的教学辅导用书有90部,独立教育著作2部。洪峻因此被授予市“教研先进个人”、县“课改先进个人”等殊荣。洪峻的事迹被市电视台介绍三次,被县电视台报道两次,《安徽青年报》、《新安晚报》、《皖江晚报》、《池州日报》、《池州电视报》等十多家报刊均在显著位置报道他的突出贡献。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作文教学研究》杂志将他作为封面人物向全国推介。洪峻说,做教师应该紧紧把握20个字:课堂有活力,学生有收益,自己有成长,生活有品位。科研让洪峻站得比别人越来越高,职业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家长说,他的辅导成果眼花缭乱 如何把教师当得很有意思,当得让学生交口称赞,甚至佩服得五体投地呢?这是洪峻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学生的眼里,洪峻除了是一位醉心教学、潜心科研的语文教师外,还是一位对学生文学创作积极扶持的校报主编。洪峻主持的校报《弦声》如今已经走过了20年的艰难旅程, 他利用校报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为语文第二课堂的开辟作出了积极贡献。校报创办20年来,洪峻辅导学生在CN刊物上发表文章1895篇(次),学生竞赛获奖不计其数。一茬又一茬学生在他的引导下,怀揣着文学的梦想走进大学校园。《弦声》不仅获全国校报评比一等奖、省校报评比一等奖等一个又一个荣誉,而且成为该校特色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 朋友说,助力家乡他总义不容辞 既教书育人,又积极从事科研;既站在讲台上,又埋头编辑部,似乎这就是洪峻的概括。其实还不止这些,洪峻觉得一个人只有将自己的能量全部融入社会,人生才真正丰盈。因此,他发挥特长,积极投身群众文化的发展和本土人文历史的挖掘,争做一个有点社会担当的业余写作者。自2011年以来,为了讴歌正能量,他创作或创编诗歌、快板、三句半、情景剧、小品、歌词49个,全部在省经典诵读活动、市公安表彰大会、东至县春节联欢晚会、“七一”、国庆节及部分地方文艺演出活动中表演。其中,反映该县抗洪精神的诗朗诵《7·24,历史不会忘记》连续三次被市、县文艺演出采用;反映周氏家风文化的诗朗诵《历史的遐想》不仅放在家风馆作为常规播放视频,而且多次被搬上舞台表演;2017年承担牺牲辅警吴振华事迹报告会所有稿件原创任务,活动反响强烈。为了宣传家乡,洪峻参与编写了《漫步秋浦》、《尧舜之乡》、《池州民间饮食习俗》、《池州民间故事》、《池州民间楹联故事》、《池州地名故事》等多部文史类图书。另有专题片脚本六个,深度新闻报道稿件不胜枚举。可以说,因为责任和使命,洪峻放弃了那种无病呻吟的个体写作,而去跋山涉水、走村窜巷,虔诚地做个有点社会担当的作者或编者,将东至县的精彩一个个告诉世界。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