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琴:连续八年陪新疆班学生过春节 甲来伍沙:学生在哪,我的新年就在哪 连扎妹妹:我在安徽过新年 尔儿么友作:校长爸爸给我压岁钱
06版:专题·不一样的春节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86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1月30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86期  下一期
甲来伍沙:学生在哪,我的新年就在哪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9-01-30 10:30:21

  “我来安徽三年多了,这三年都是在马鞍山过春节的,没有回过大凉山。对于我来说,我的学生在哪里,我的新年就在哪里。”甲来伍沙,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彝族爱心班”生活教师,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作为随队教师,甲来伍沙和学生早已融入了该校这个大家庭,喜欢上安徽的人情风貌,对汉族的传统节日春节更是充满好奇和欢喜。
  2012年,甲来伍沙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就职于大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从事特殊困难儿童的教学、陪伴工作。2015年8月,马鞍山追梦教育集团董事长朱传海与该中心商议成立两个大凉山彝族“失依儿童爱心班”,接纳首批该中心所属学校的118名彝族儿童到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上学,甲来伍沙随队一起到该校,担任协助协调员,帮助学校处理彝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这三年感触特别深,最深的莫过于学校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特别关心这些彝族学生,从朱校长到任课教师,从爱心家长到生活教官,都非常爱他们、疼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的温暖比在自己家还要多”。甲来伍沙说,学生们来安徽的第一个月,学校就专门组织了中秋联欢晚会,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悉数到场,和学生们一起共度佳节。
  据甲来伍沙介绍,在大凉山,春节的气氛并不隆重,但在马鞍山市,学生们过年却过得有滋有味: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打电话给家人、朋友拜年,这些“春节标配”一个不少。“这两年,学校在琢磨如何让春节过得更有意义,更能帮助学生成长”。甲来伍沙说,去年春节期间,学校就组织学生们去了马鞍山博物馆,让学生动手制作年画。然后去图书馆和科技馆,和各种高科技来了一场“亲密接触”。这些课堂之外的改变,不仅为春节增添了趣味,也不失为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让学生感受历史的厚重、科技的魅力。
  除了汉族的传统佳节,彝族新年也是学校最重视的节日。考虑到彝族有自己的历法,彝历新年是爱心班学生最重视的节日,这几年,学校都会精心安排彝族学生在皖的彝历新年:2016年,学校举办新年联谊会载歌载舞,组织学生们畅游大青山和李白文化公园,晚上一起吃年夜饭;2017年,学校邀请了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马鞍山日报社共同举办彝族新年晚会;2018年,学校组织去宣城市的敬亭山游览,参观“文房四宝”的发展历程,欣赏宣纸工艺。“每年过得都很精彩,看得出学校是在用心准备。朱校长会给学生发压岁钱,学生们都高兴坏了。”说这话时,甲来伍沙的眉眼间藏不住的喜悦。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关心爱心班的学生,为他们送去冬装、棉鞋,以及各种学习用品等,让甲来伍沙格外感动,“真真感受到了彝族、汉族一家亲”。
  “有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们彝族人都比较含蓄内敛,孩子就更是这样了,但是你对他好,他心里跟明镜似的”。甲来伍沙说,到安徽的这几年,学生成长得很快,懂事,有礼貌,第一批学生去年已经毕业了,几乎全部考上大学,有的学生甚至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学生的点滴成长是自己离家陪伴三年多来最欣慰的事。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