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教融合 生生出彩
04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86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1月30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86期  下一期
团教融合 生生出彩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9-01-30 10:33:01

  编者按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中学共青团在全团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地位和作用,做好教育系统共青团工作是党的群团工作意见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支撑和有效举措。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合肥市各中学共青团围绕这一根本任务,在合肥市教育局团委的带领和指导下,打造多彩团学活动,铸就一个又一个享誉全国的团学品牌活动。

对话书记

对话合肥市教育局团委书记张红贵
多彩团学活动助力青春成长

  在合肥市中小学校园里,有一道青春亮丽的风景线。他们是深受中小学生喜爱的贴心人和引路人,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也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助力者。他们就是教育系统的共青团人。
  教育系统,共青团人如何发挥作用?日前,记者采访了合肥市教育局团委书记张红贵。其表示,改革开放40年以来,合肥市中小学共青团工作针对全市中小学生实际情况,围绕“当好和发挥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宗旨,切实履行“思想引领,成长服务”职责,努力为党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思想引领
强化团组织的政治属性

  改革开放以来,合肥市各级学校共青团组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思想政治引领这一灵魂、服务青年这一生命线,引导广大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教育局结合清明节、重阳节、“五一”、“六一”、“十一”等节日,广泛组织中小学生开展“清明祭英烈”等主题活动,并通过开好团课、团会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
  据张红贵介绍,合肥市中学共青团一直高度仪式感教育。入团仪式上,老团员为新团员佩戴团徽、齐唱团歌、在团徽下宣誓、新老团员代表发言等形式对全体新团员加强仪式教育;大力推广18岁成人礼教育活动,以及14岁集体生日、学生毕业典礼、学生两会(学代会,团代会)、模拟法庭、商赛等活动,激发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知恩感恩、锤炼学生高尚品德、激励学生勤奋努力、促进家校共育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从严治团
增强共青团的吸引力凝聚力

  为实现团员先进性、团组织先进性和团的工作先进性显著提升,进一步彰显中学共青团协同国民教育促进中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和功能,进一步增强广大中学生对党的向心力,近年来,合肥市深入实施中学共青团“强基固本”工程,通过严格发展团员制度、健全团员教育管理制度、建立团员登记表制度等举措全面加强团的基础工作建设,强化和彰显共青团独特的价值。
  “市教育局于2015年启动市管学校片区团建与读书会工作,将市管48所学校分成3个片,以强带弱,交流共进,通过学习研讨,提升广大团员思想境界和理论水平”。张红贵说,按照党建带团建的要求,规范各校团委选配、配齐合格的团干部,目前已经做到团建全覆盖,三个片区分别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校际之间学生、指导教师、团干部等交流,外出培训,实现全团互动。

社团建设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中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有效载体,能有效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据统计,2018年9月,全市共有各类型学生社团5205个,注册学生近18.6万人,涉及人文、科技、体育等六个领域。
  张红贵说,各学校根据自身特色结合时代主题,不断创新社团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如校园微型博览会是合肥市第一中学创新品牌活动之一,至今已举办五届,每一届都有明确的主题,并通过一个个展区来诠释,每届参与活动的学生约5000人次;合肥168中学每年邀请优秀的毕业生组成学长团回母校开展学长做报告和分班交流活动,2018届学长团成员达500人次以上,为新生适应新生活、树立远大理想提供了方向指引;合肥市第八中学将社团活动课程写入课表,计入学分,网上选课,网上评价,每周三下午第四节课为社团活动时间,学校为每个社团提供活动场地或专用教室。

研学旅行
让学生知行合一健康成长

  为拓展全市广大中小学生视野,在全国很多地方禁止中小学组织学生集体出游的情况下,合肥市率先大胆尝试,启动“万名学生合肥工业游”活动,被国家有关部门称为“开了全国教育界的先河”。活动于2010年以后延伸到研学旅行,作为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助推器,采取“课堂搬到校外,让学生在旅行中学习”的方式,倾力打造“研有所思,学有所获”的“合肥研学模式”。活动开展至今,全市逾千所学校、200多万人次、逾2000所中小学参与其中,足迹遍布中国21个省份及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
  “应该说,合肥市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创设了良好的生态空间,促进了稳步发展”。张红贵说,通过策划“研”的内容、评价“行”的效果,真正构建了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的“合肥模式”。

志愿服务
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

  中小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对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社会参与意识、继承民族传统美德、提高国民素质起着重要作用。为建立长效机制,2018年,制定《合肥市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指导意见》,围绕立德树人,就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课程建设、安全组织、规范操作、条件保障等提出要求,开展星级志愿者认定工作。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注册培训、活动运行、服务记录、回馈激励等机制,鼓励中小学生广泛参与志愿服务。
  张红贵表示,目前,合肥市在打造品牌志愿服务组织和活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合肥市第二中学结合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高中音乐班的志愿者们走进相关小学,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免费试教乐器;合肥市第八中学品牌志愿服务活动“文明出行,我做交警”,被评为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每年三百余名学生志愿者利用暑期体验交通警察工作。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