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不必去远方,家乡一样铸辉煌” 青年创业有激情有热情 拓宽联系青年渠道 服务青年创业发展 工作掠影
08版:专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8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1月24日  星期四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85期  下一期
青年创业有激情有热情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谢婷婷 发布日期:2019-01-24 21:45:36

赛场聚焦


  1月18日,返乡创业半年后的余健带着对父辈传统种植、养殖业进行升级转型后的“藕——猪——沼绿色循环种养”项目站在了宣城市第四届青年创业大赛决赛的现场,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勾勒家乡生态循环种养的美好前景,表达用实际行动践行市委、市政府“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的决心。
  当天,由团市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主办,以“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青年创业在行动”为主题的创业大赛在宣城市青年创业园举行。自赛事启动以来,该市七个县(市、区)38个创业项目100多位创业青年积极参与,经过初赛、复赛,最终10个项目入围决赛,决赛项目涵盖了互联网+、服务业、加工制造业、种植、养殖等多个领域。
  去年夏天,从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的凌训延是该校2018届毕业生中唯一一位留在宣城市创业的大学生。“目前,我们团队致力于将本地高山野茶、野生竹笋、宣木瓜、莲子标准化、规模化打造成为网红产品,并开发区块链等新兴的网络平台技术进行销售。这不仅可以提升农户的经济收入,还能从根本上缓解本土农产品滞销的问题,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2017年9月,凌训延带领团队与校外六家企业联合共建了皖南食品标准化服务中心。曾经,因为求学从家乡池州市到宣城市。如今,带着四年的学习积累、实践摸索,以及对宣城市这个“第二故乡”的深厚感情,凌训延更加坚定了将创业梦想扎根宣城市的决心。
  同样关注宣城市本土农业发展的还有95后创业团队代表周志华,他是宣城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教育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宣城众盛农业的负责人。“我们的项目不够高大上,但是接地气,很符合目前宣城市的发展实际”。对于团队立足宣城市的“互联网+现代产业种植”项目,周志华充满信心。
  “随着宠物行业的兴起,我们研发、设计的智能产品将能满足宠物家庭饮食、卫生、安全等一系列问题”。2018年从上海电机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后,钱建洋带着创业项目“智能宠物家居”和团队回到了家乡宣城市。“参赛让我感受到了家乡浓厚的创业氛围,政府对于创业青年的关注和支持”。钱建洋告诉记者,目前项目创意正在等待融资,计划今年落户宣城市。
  利用自主研发的“指触交互式投影系统”让“投影时代向前迈了一大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业团队代表黄浩冉告诉记者,目前该项目已经入驻宣城市宣州区宇培创业园一年多,成功突破孵化期进入加速期,“下一步,我们的计划是立足宣城市,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和政企办公需求,打开更大的市场”。
  比赛现场,记者发现除了高学历青年人才争相落户宣城市创新、创业外,一些发源于本土的传统行业,也在不断升级转型,助推宣城市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生在茶乡、长在茶乡的左仕刚,家族世代以制茶为生。大学毕业后,他返乡创办安徽凌雾兰香茶业公司,在传承泾县传统制茶工艺的基础上,成立网络运营中心,为“兰香茶”的销售打开了崭新的局面。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忘回报社会,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优先对贫困村的茶叶进行保底收购;设立凌雾兰香爱心助学基金,先后资助十余名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学生;实施“万企帮万村”,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参与分红、优先培训、推荐就业等不同的帮扶。“市委、市政府提出‘对标沪苏浙 争当排头兵’,企业迅速行动,利用自身电子商务优势,同阿里巴巴农村淘宝进行合作对接,并与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等茶企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把宣城市的优质茶叶品牌推广出去”。 
  “创业不必去远方,家乡一样铸辉煌”。2018年6月,余健从江南大学食品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回到了家乡郎溪县飞锂镇王村村,从父辈的手中接过了传统黑猪养殖的担子,并创新研发了“藕——猪——沼绿色循环种养”模式,立志实现以生态循环种养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余健的返乡,为家乡传统种植、养殖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参赛让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希望能向沪苏浙学习好的创业经验和农业发展模式,在未来的创业道路上,坚定信心,扬长避短,争当创业排头兵”。
  据悉,大赛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的十八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7·2”讲话重要精神,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重要部署,在全社会营造支持青年创业的良好氛围。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 “皖南食品标准化服务中心”项目获一等奖,“基于深度图像分析的指触交互式产品”、“凌雾兰香茶文化产业园”项目获二等奖;“智能宠物家居”、“土爷驾到:农村电商+品牌+扶贫”、“藕——猪——沼,绿色循环种养模式推广”项目获三等奖;“众盛农业寻农决”、“西村里乡村旅游”、“复兴徽州老油坊”、“亲亲果园”项目获优秀奖。
  在评委点评环节,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高级职业规划师庞波表示,通过大赛,感受到了宣城青年干事创业的激情与热情,对事业发展的深入思考与规划,以及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庞波建议,创业团队应时刻关注政府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强对风险的分析与研判;关注项目本身科技含量的提升,注重产学研的融合发展,以及对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希望创业青年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全市青年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赛后,记者从团市委了解到,优胜选手除了现场获得真金白银的奖励外,进入决赛的10名选手还将被授予“宣城市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制作创业青年风采画册,并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获奖项目提供“一对一”政策扶持。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