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电子书包 构建小学英语智慧课堂 滋养人生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让和谐的师生关系走进语文课堂
15版:课堂内外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84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1月2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84期  下一期
让和谐的师生关系走进语文课堂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霍邱县城关镇第二小学 王猛军 发布日期:2019-01-23 11:52:25

  师生关系是语文课堂上最基本的一对关系,其融洽和谐与否直接关系着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使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语文教材是作家人生情感体验的结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走进文本,体悟作者情感,沟通心灵,在教学中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教李白的《赠汪伦》一诗时上课伊始,我满怀激情地讲述了一段“李白与汪伦”的故事。情趣浓烈的友谊故事,绘声绘色的生动描述,在学生们心中激起了朵朵情趣的浪花,使课堂呈现一派和谐场景。
  实践中,我深感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除了教师抑扬顿挫的语感外,还包括充满人文关怀的新用语。如“请说出你自己的……”“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试一试”“再试一试”“相信你,你能行”……这样的用语,体现了一种爱意和关怀,一种平等和尊重,一种期待和激励,从而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常态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善于反思
  记得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时,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了相关资料,课堂上叫一名学生简单介绍《史记》的作者。这位学生脱口而出:“作者司马光,宋代人……”话音未落,班里笑声四起。这位学生察觉口误,十分尴尬。我说:“查找的资料在介绍时要看仔细了再读。”虽然课堂稍稍平息,但看着那位学生坐下的身影我总觉得是个遗憾,事后,我静下心来及时反思。司马迁和司马光就一字之差,再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我们低年级就学过,我为什么不将两位名人联系起来,幽默地指出那位学生的不足呢?
  于是第二天,我故意将课题写成:司马光发愤写《史记》,全班哄然。我说,他们两人名字只有一字之别,又都是史学家、文学家,写错说错很正常……”经我这么弥合后,课堂秩序井然,昨天那位被我批评的学生,情绪高涨。通过反思,我深深感悟到了语文课堂的和谐师生关系,来源于教师面对学生回答问题出现偏差时能及时转移、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师是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性表达,但这不等于可以偏离教学目标,游离于文本的价值取向之外。教师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要有敏锐的判断力,当学生的独特感受进入误区时,要及时地点拨、引导和纠正,而不是听之任之,我认为这是深层次的和谐师生关系。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