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 “读”占鳌头 数学课堂上提问技巧的一点思考 创设有效情境 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借助社会资源 共建家校社区新关系
14版:学科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84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1月2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84期  下一期
语文教学 “读”占鳌头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芜湖市龙湖中心小学 赵爱萍 发布日期:2019-01-23 11:59:31

  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颇有哲理的话: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才苦。读书有益,已成为人们共识。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重的分量,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当好学生阅读的领路人,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个方法。
  一、课前诵读,浸润经典
  每节课,从预备铃到上课铃有三分钟时间,学生准备文具、调整情绪,如果教师不进行组织安排,班级里可能会乱哄哄的。这时,安排值日班长领着学生们一起诵读经典,依照学校印发的经典诵读选读本,有《道德经》《笠翁对韵》《论语》及诗词名篇等内容,每周学习一章节。大家摇头晃脑、叽叽喳喳吟诵两遍,时间不长,难度不大,一周下来,诵读的内容早已烂熟于心。
  经典读本每天与学生见面,让他们觉得亲切自然。不断的记诵,天长日久,积累的是语言,培养的是诗性,还有定力和静气。
  二、示范朗读,展示风采
  全班同学人人有当小老师的机会,为大家范读课文。学生依据课文目录自选,教师对展示朗读提出具体要求:首先要确保准确熟练,做到“五不”(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破句、不重复),其次是有感情,有表现力。展示朗读前,要经过严格的“三审”:同桌互查,组长复查,教师审查。这样,保证了每节语文课上,有学生进行较高水平的范读,一学期里,每一位学生至少有一次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朗读,得到大家的认可。一段时间后,学生在朗读上逐渐找到自信,增强了成就感。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满足他们自我展示的心理需求,学生们读得欢喜,读得精彩。
  三、静思默读,深入感悟
  语文课堂固然需要活跃的气氛、热闹的场面,但是适度的“休止”与“空白”,让课堂出现一种灵敏的寂静的气氛也是不可或缺的。“学而不思则罔”,课堂上还需要安安静静的思考、揣摩、品味。
  教学《鸟的天堂》一文,笔者营造了一个静静的读书场,让学生在一次次与文本的对话中体会到榕树的大和美。交流过程中,紧紧抓住语段“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进行品析感悟。先让学生进行自读自悟,圈出词语,细细揣摩,然后让他们展开想象,透过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激发学生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语言文字后面所隐藏着的景象显现出来。“静能生慧,慧能生智。”静静地读书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化。遇到疑难处,教师不妨“放一手,退一步”,引导学生潜心地默读课文。通过细细品味,引领学生思考问题,叩问文本,这有助于释疑解难,为学生深入感悟扬起风帆。
  四、拓展阅读,学以致用
  从课内走向课外,让学生真正学会读书。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中的闰土在孩子的心目中,是一个很完美、很值得向往的形象。学完课文了,学生们都津津有味地谈论着闰土的勇敢、聪明。我说:“你们想知道中年闰土的样子吗?”学生们对此兴趣很浓。我便将《故乡》推荐给了学生。学生读完后,对中年闰土的变化以及造成他的变化的原因,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更深刻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地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见,阅读很重要,教师们更要多想办法领着学生“悦读”,一起幸福地行走在语文教学之路上。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