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思考 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科学初探 浅谈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3版: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84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1月2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84期  下一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思考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全椒县古城小学 邹华道 发布日期:2019-01-23 12:08:18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多的教师开始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一、 通过整合教材
  教材只是为学生学习提供参考,不一定适合你的学生,因此整合教材是必要的,但并不是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加工改造,也不是要脱离教材。我认为整合教材首先要知道本学段新课标要求,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清楚自己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教材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让这些资源更具有连贯性,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教师将教材中围栅栏和买课外书两个例题进行了整合。将例1改编成王大伯准备用22根1米的木棒围成一个花圃,再将例2的买课外书改编成王大伯想给花圃买3种花种。这样进行整合之后,让学生感到例题的连贯性,好比是一个故事的延续,给人一个完整的感觉。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再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新的结论,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可给学生提供过多的帮助,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猜测,并动手验证完成。总之,课堂教学只有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要放心大胆地让学生自己体验,经过“思考—猜测—验证”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作为教师我们教给学生一个定律或规律不如教给学生如何找出规律的方法更加有效,但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一位教师在教学四年级《运算律》这一课时我看到了教师不仅教给了学生运算的定律,更教会了学生总结规律的学习方法。教师首先出示情境,引导学生得出等式:3+4=4+3,再让学生观察算式得出: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教师提问:“任意两个数都这样吗?”让学生首先产生疑问,接着教师指出:“这只是个别例子得出的猜想”。并板书“猜想”,同时在后面打上问号。
  教师接着问:怎样做才能知道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教师请学生自己举例进行验证并板书。学生说出自己举的例子,教师分别板书不同学生的例子,当写不完时,教师又问:“你能用你喜欢的式子表示出来吗?如果给它起个名字应该叫什么呢?”紧接着教师给学生总结了找规律的方法。通过这一次的强调之后,不仅让学生知道了加法的交换律,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如何找运算律的方法,从后面教学加法的结合律时学生已经能自觉地运用“猜想—验证”这一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可以看出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有效的数学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数学知识;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自由地、主动地探索数学奥秘;在课后的生活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生活,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学生在上完课后能有真实的收获和能力的提高。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充满活力、智慧和情趣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