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教师制度 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及与工资捆绑 给予山区县区中小学编制倾斜 拒绝指标到校“一刀切” 让更多人享受公平教育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跨界融合打造“环高校产业创新圈”
04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84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1月2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84期  下一期
跨界融合打造“环高校产业创新圈”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程榕娟 发布日期:2019-01-23 11:21:40

省政协委员叶常林

  “高校本身拥有一定的人才圈、学术圈、校友圈资源,有着较好的产业创新潜力,建议政府、企业、高校三方‘跨界融合’合力打造‘环高校产业创新圈’”。今年省政协会上,省政协委员、安徽工程大学副校长叶常林针对当前地方高校支持、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潜质并未得到充分释放这一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据叶常林介绍,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省高校数量已由1998年的27所跃升为119所,但地方高校支持、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潜质并未得到充分释放,高校与产业良性互动的局面没有完全形成。“目前,我省高校应用型学科有待进一步强化与明确,产业创新平台远离高校校园,教师、学生科技创新产业孵化能力受到限制,地方高校自身建立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孵化平台难以进入政府顶层设计和规划”。对此,叶常林建议政产学合力打造“环高校产业创新圈”。
  “所谓‘环高校产业创新圈’就是强化高校在产业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高校真正成为地方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源、人才培养库、产业孵化器和高新技术转移平台”。叶常林表示,要围绕高校布局新兴产业、引进平台和人才,充分利用高校学科专业、人才资源、创新平台优势等,打造“环高校产业创新中心”、“环高校创新创业园”、“环高校成果转化区”等系列平台,建设集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创业实训、成果孵化等为一体的教育产业双向融合特色基地,让圈子的中心活起来,带动整个圈子活起来。
  作为配套举措,叶常林表示,在“环高校产业创新圈”的基础上成立“环高校教育联盟”,一方面为创新圈内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子女优质教育资源保障,另一方面促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与产业、基础教育与产业等融合发展。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