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话寄语乡村青年 对民营企业发展充满信心 乡村振兴必须落地到“人” 80后委员期待为青年发声
03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8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1月17日  星期四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83期  下一期
80后委员期待为青年发声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张 华 发布日期:2019-01-17 16:51:03

委员心声

省政协委员王姝文

  省政协委员、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教师王姝文是吉林省长春市人,土生土长的东北姑娘,嫁到蚌埠市成了安徽媳妇。“作为高校教师、一个80后新委员,参与两会让我感到特别荣幸与激动,希望自己能为更多的青年发声,为我省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带着九年的日本留学经历,2012年回到我省,系九三学社社员。在省政协会上,王姝文显得文静利索。她告诉记者,她今年带来了四份提案,重点提出了“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了“科技创新”这个话题。去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扬帆起航,我省在创新领域取得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
  “科技创新可以说是我省的一个金字招牌,如何让我省科技创新发展得更好,我认为关键点在于产学研成果转化的问题。”王姝文说。
  王姝文认为,在产学研合作领域、我省不缺平台,也搭建了很多平台,但对于一般的中小企业、对于创新平台的认识并不是非常清晰,创新平台的活力激发得还不够。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作用。如何更好、更快地推进企业与高校无缝对接,让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是很多委员关注的话题。
  王姝文建议,要激发企业的热情,政府不能只搭建平台,更重要的是后续的帮扶,政府应该帮助企业联系合作的院所和高校。另外,要通过相关政策激发高校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提高他们的能动性,比如使他们在企业中获取相关职位和相应股份等措施,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
  王姝文还建议,要对目前的科研院所进行摸底,合并或清理发展滞后的科研院所,可以跟大学里的智库进行合并,进一步激发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活力。

□本报记者  傅  军/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