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话寄语乡村青年 对民营企业发展充满信心 乡村振兴必须落地到“人” 80后委员期待为青年发声
03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8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1月17日  星期四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83期  下一期
乡村振兴必须落地到“人”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谢婷婷 发布日期:2019-01-17 16:49:41

委员观点

省政协委员匡健

  1月15日下午,在省两会新闻中心媒体见面会上见到省政协委员、无为县县委副书记匡健的时候,他正回答记者提问,围绕“乡村振兴”话题侃侃而谈。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匡健认为,农业大而不强,农村广而不美,农民多而不富,这是当下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背后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支撑性和保障性要素,就是人这一基本要素。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有群众参与、有人才引领,落脚到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上。
  那么,如何围绕“人”这一关键因素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匡健认为,首先要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做到人居美。“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必须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来谋划和推进。以无为县为例,我们当前正在大力实施城乡的供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燃气、公共交通和阅读、医疗卫生服务等七个一体化”。其次要实现人气旺。乡村是否振兴,有没有人气是一个风向标。乡村的人气必须靠产业发展来集聚。再次要聚焦农村人才的内育外引,达到人才集聚。农村的发展最紧缺的是经营管理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特别是在农业科技人才方面,应该打造洋专家、土专家相结合的梯形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乡村振兴内涵十分丰富,任务也十分艰巨。无为县会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务真求实、扎扎实实地分步推进,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这件大事做好。”匡健表示。

□本报记者  傅  军/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