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话寄语乡村青年 对民营企业发展充满信心 乡村振兴必须落地到“人” 80后委员期待为青年发声
03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8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1月17日  星期四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83期  下一期
三句话寄语乡村青年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谢婷婷 发布日期:2019-01-17 16:47:51

委员寄语

省政协常委杨增权

  “目前,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是要抓好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有条不紊地推进”。在1月14日召开的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会现场,省政协委员、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杨增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听说记者来自安徽青年报,希望通过本报寄语广大选择投向农业、农村事业的青年三句话:第一,不忘初心,坚定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第二,脚踏实地,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充分运用农业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少走弯路;第三,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干农业、爱农业,为农民服务。
  三句话寄语扎根基层青年的同时,杨增权还阐述了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处理好的“四重关系”。杨增权认为,要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工作的关系,两者应当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其次要处理好公共资源优先向农业、农村配置的关系,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缩小城镇发展差距。第三要处理好体制、机制创新的问题,如充分利用现有的乡村振兴战略,吸引更多“一懂两爱”人才参与农业、农村工作;涉农高校在培养农业、农村人才的过程中,学习安徽农业大学创办青年农场主试验班的典型经验,创新教育理念和模式;同时不断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潜能等。第四要切实处理好乡村振兴战略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并推进不同产业的融合发展理念。真正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田园综合体、令人向往的康养基地、年轻人喜欢的娱乐休闲综合体,切实增强农村老百姓生活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资料图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