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枞阳县旗山小学少先大队
将少先队课程写进课程表、为每位少先队员建成长档案袋、成立了红领巾监督岗……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建队举措,让枞阳县旗山小学少先大队在评选中脱颖而出,获“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称号。
早在建校之初,该校就成立了少先队组织,经过几年摸索改革与发展,现成立了少先中队27个,聘任中队辅导员27名,聘任校外辅导员1名,现有在校少先队员1800多名,成立了标准化的少先大队部、少先队鼓号队。学校“远航”中队曾被提名全国优秀动感中队。作为学校育人的一大载体,该校少先队组织努力探索一条着力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能力提高的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少先队改革实践之路。
规范活动阵地,让每个少先队员都出彩
在该校,每周五下午,全校一千八百多名少先队员分别开展不同主题的少先队活动课,成为该校教育教学的一大亮点。从最基础的少先队来源、功能,到少先队员的职责和使命,每一次教育都让少先队员们受益颇多。据该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王敢介绍,为了更好地培养少先队员的组织性、民主性、规定性、教育性,该校率先开设少先队课程,并根据少先队全国工作委员会提出的少先队改革方向,结合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习、生活实际确定主题,向少先队员们进行少先队相关知识教育,养成习惯教育,树立“主人翁”意识。
在筑牢课堂教学阵地的同时,该校积极拓展课外活动平台,如组建国旗班,从少先队员中选拔国旗护卫队员,规范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各个中队围绕不同主题,轮流组织辅导员及队员进行国旗下讲话,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立了红领巾监督岗,每天由少先队员轮班值日执勤,对少先队员的文明礼仪进行指导,由大队委员带队每日进行一日常规检查打分,此项作为期末文明班级评比的重要依据;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校园文化,一周一主题,红领巾广播站真正成为红领巾心灵的窗口。
该校少先大队结合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在音乐、体育、美术教师的大力支持下成立兴趣小队,先后成立了足球、书法、舞蹈、乐器、黄梅戏、鼓号小队等。少先队员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小队,利用每周下午最后一节课,感受艺术的魅力,丰富自己的校园文化生活,从小接受美的熏陶。
整合校外资源,让常规活动炫起来
活动是最能锻炼少先队员的载体。然而,一直以来,少先队活动普遍比较单调,如何让常规的少先队活动也能出彩是过去几年,该校少先队组织思考的问题。
据王敢介绍,在一次次尝试之后,该校少先队组织终于找到破题之举——整合校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近年来,该校与铜陵市瑞龙小学开展了手拉手活动,双方互派学校足球队进行了多场友谊赛。建立友谊帮扶小组,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沟通交流,帮助贫困留守队员,为他们捐赠图书、服装,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少先队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结合节假日、纪念日,带领少先队员走出校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3月是学雷锋活动月,少先大队召开学雷锋中队会,走进社区开展学雷锋活动,慰问孤寡老人,清理校园周边垃圾,进行红领巾志愿者文明交通劝导等活动,学习践行雷锋精神,争做新世纪合格的小公民;清明节时,开展祭扫烈士墓活动,举行英雄人物故事展演等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少先大队多次组织承办县级祭扫烈士墓活动,出色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以母亲节为契机开展“我为妈妈洗次脚”感恩教育活动,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倡导爱心奉献,多次组织捐款献爱心活动等,少先队员在这些活动中学会生活、学会感恩,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少先大队在完成常规活动的同时,还创造性地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倡导少先队活动与建设伟大社会主义事业相结合。少先大队先后组织少先队员参加国际长江流域生物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各年级少先队员不同的特点确定春、秋游主题实践活动;参加省、市、县各级科技创新绘画大赛、爱国主义读书演讲、征文比赛、机器人大赛、喜迎党的十九大鼓号队大赛等活动,少先队员们多次获省、市、县各级奖项。与此同时,少先大队认真做好与党团的衔接,组织队员看视频、读书籍,了解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多次组织少先队员参加市、县少代会,带领部分优秀少先队员参加县团代会,少先队员们在活动中亲身感受了党团队的组织关系,激发了他们的热情和自豪感。随着活动的日益丰富,少先队员们在一次次活动中收获成长。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