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肥东县“二二三四”法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底线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9-01-08 16:03:09 |
截至2018年11月底,肥东县六个教育扶贫项目全部竣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生3151户4194人全部得到资助,发放资助资金1034.2万元;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634人,发放贷款506.7万元……又至岁末年初,又到一年工作总结时。日前,肥东县教育体育局交出一份全县扶贫工作答卷,用一个个真实数字回应社会关切。 建立“双平台比对”模式 为切实做好教育扶贫工作,该县努力做好“两对两核”:一是适龄教育人口对比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核准学生就读信息,确保“教育精准资助一个不漏”;二是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少年儿童对比全国学籍系统,对没有学籍学生进行逐一核查,确保“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一个不少”,为教育精准扶贫打牢基础。 搭建“两大宣传”平台 为让广大贫困户快速、准确的知晓国家扶贫政策,肥东县着重搭建两大宣传平台:一是内宣平台,即县政府充分运用县广播电视台、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广泛宣传教育扶贫政策;同时督促指导各乡(镇)、各部门积极开展教育脱贫政策宣传。县教育体育局通过印制《肥东县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政策须知》、制作扶贫展板等形式,将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到村、到户、到人,开展教育扶贫工作心得体会评选、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乡(镇)利用广播站、各种会议、印制明白纸等形式宣传教育扶贫政策,组织帮扶责任人、乡村干部深入建档立卡家庭开展入户宣传和回访。学校安排教师进村入户扎实宣传教育扶贫政策。二是外宣平台,即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各乡(镇)和教育部门通过国家和省、市各种媒体及时报道教育扶贫的政策标准、实施办法、先进典型和帮扶成效等,大力营造教育扶贫的良好氛围。 构建“三级联动”帮扶机制 “教育精准资助一个不漏”是该县在落实教育扶贫工作坚守的一大底线,为确保每一户贫困户脱贫,该县构建“三级联动”帮扶机制,从县政府到县教育体育局再到学区中心学校,层层推进,不漏一户。首先是县政府确定的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对贫困家庭制定帮扶计划时就落实包抓责任和措施,确保每一名贫困家庭学生有人帮、不失学。其次是县教育体育局对因学致贫家庭学生实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利用县政府设立的肥东县扶贫励志助学金,加大资助力度,切实保障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失学、不因学返贫。最后是学区中心学校建立教师与贫困户“一对一”包保责任制,对学生、幼儿精准帮扶,制定帮扶计划,落实教育扶贫政策,让学生安心学习。 织密“四张网”保障体系 县教育体育局着力构建教育扶贫工作“四张网”,健全覆盖所有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保障体系。一是普惠政策网,全面资助应享尽享。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实行全面资助,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享尽享、全面覆盖。二是特殊资助网,再添举措补充支持。针对异地就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落实难,利用县级专项资金,保证县外、市外、省外就读的学生在享受教育资助政策上无遗漏。三是结对帮扶网,精准帮扶全程跟踪。全面推行教育扶贫工作队帮扶机制,一千多名教师志愿担任教育扶贫工作队队员,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实行“全程帮扶,全程记录”。四是基金兜底网,小康路上不落一人。设立600万元县级教育扶贫专项资金,对全县建档立卡困难家庭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学生实行全面兜底帮扶,确保教育扶贫实现全覆盖。 县教体局结对帮扶贫困户,开展慰问活动 市局督查教育扶贫 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正在为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 ◎亮点展示 学生资助工作实现全覆盖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掉队,肥东县2018年度教育民生工程学生资助工作实现全覆盖,做到应资尽资,确保每一个学生有学上、上好学。一个个数据反映的是党的政策惠及万千学子,如阳光般的温暖,照亮了他们的求学路。 真金白银温暖寒门学子求学路 2018年,累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幼儿754人,其中建档立卡家庭幼儿340人,发放学前教育国家资助资金57.1万元,其中发放建档立卡家庭幼儿25.5万元。学前教育国家资助资金全部通过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家长的“一卡通”账户,发放至家长手中。 为民生工程开辟“绿色通道” 这一系列成果的取得与该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据悉,该中心为学生资助工作责任到位,实行校长(园长)负责制,明确专人管理,明确工作职责,落实“三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经办谁负责,谁出问题谁负责、对初步上报的资助资料,要求学校及时组织召开包括校领导、教师、社区(村组)代表参加的碰头会,对照拟资助名单,结合各自掌握情况,面对面深入细致分析是否存在多报、漏报情况发生,切实提高资助工作精准性,确保精准资助“一个不漏”、控辍保学“一个不失”。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程榕娟,通讯员傅家安、陈永胜、昂卫明采写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