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致敬改革路
05版:新年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7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1月07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77期  下一期
红领巾致敬改革路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9-01-07 13:29:16

  美丽乡村欢乐多!在改革发展中,巢湖半汤附近的村落,已悄然变身“三瓜公社”。10月12日,本报巢湖市东风路小学的学生记者,走进这里实地采风,对话公社执行社长祖明明阿姨,学习南瓜电商村客服与运营模式,了解冬瓜村郁金香高地的花圃种植。大家一起解密“三瓜公社”如何让中国的乡村变成世界的奢侈品。

  201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迎来60周年华诞,中科大少年班也已走过40年光辉历程。10月21日,来自本报合肥市6所学校的学生记者代表们,走进科大:在校史馆,感受科大的历史和文化;在东区大礼堂,观看当代大学生社团RoboGame机器人大赛决赛;在少年班学院,了解小小少年的求学故事。中科大孺子牛雕塑、郭沫若广场、杨振宁铜像、钱学森铜像、樱花大道……学生记者们一路走,一路看,细嗅校园里的芬芳,品读发展中的科大!

  10月26日,本报驻霍邱县城关镇中心小学的28位学生记者代表,走进霍邱县水利农耕文化展示馆,了解家乡农业和农村的古风貌、新变化;走进城市规划展示馆,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现有成就和未来发展;跟着柳编大师体验传统手艺,感受生态环保的人文神韵;对话农耕馆副馆长朱国新爷爷、霍邱县教育局黎志叔叔等人,在答疑释惑中,细品文明古蓼之清香。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记录人类历史和文字、语言、文学、艺术、技术和科学发展的载体。11月1日,本报联合明光市教体局和明光团市委,组织40位学生记者,先后走进明光市老图书馆、新图书馆,打开智慧书籍,寻找家乡发展的印记;走进明光规划馆,破解城市发展的密码,在实践中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72般变化。

  从一片岗冲之地到厂房林立,从“婴儿学步”到“年富力强”,改革开放以来的长丰县双凤经济开发区,汇聚了一大批知名企业,成为长丰县域经济的“火车头”,驱动着长丰北城不断跨越式发展。11月9日,本报长丰县的21位学生记者,先后走进双凤开发区管委会和荣事达智能家居全价值链双创中心,感受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

  科技强国,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实现了一系列重大创新突破。11月15日,本报芜湖市三山区的38位学生记者代表,先后走进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和信义三山光伏生态产业园,亲身感受科技创新发展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11月23日,来自肥东县的学生记者代表走进长临河古镇,参观肥东一中校史馆,与剪纸大师牛家海爷爷畅聊古今,向肥东一中宋汝明校长积极发问。初冬的寒风挡不住学生记者们的热情,在一日的采风活动中,大家共同感受时代变迁下的肥东文化及教育的巨大变革。

  改革开放后互联网发展迅速,它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跨界融合,催生出一系列新兴业态。芜湖的“三只松鼠”,可以说是“新经济”的典型代表。12月7日,来自本报芜湖市镜湖区和芜湖县的学生记者代表,来到这里了解家乡新型品牌企业的发展,随后走进安徽师范大学生物标本馆,探究其中的神奇奥秘。

  12月13日,本报“纪念/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看我家乡72变”主题系列活动,在蚌埠圆满收官,来自蚌山区4所学校的20位学生记者代表,走进百年名校蚌山小学,聆听老师们讲述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发展变化;走进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了解玻璃的发展故事,感受它的脆弱与坚强。不少学生记者在活动后感叹:“我们是幸运的,是改革开放让我们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