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再写桐城教育强市新篇章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8-12-19 11:30:55 |
桐城市召开全市教育工作大会 12月13日下午,桐城市教育工作大会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2018年全国、全省、安庆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近三年来桐城市教育改革发展振兴工作,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部署今后一段时间全市教育工作。桐城市委书记刘中汉出席会议并讲话。安庆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市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徐晓春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对桐城市委、市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及教育成果给予充分肯定。桐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徐雄主持会议。桐城市领导王志义、雷建鸣、严卫江出席会议。桐城市委副书记谢文婕宣读市委、市政府关于2017~2018学年度教育教学工作的通报。桐城副市长张文芳作工作报告。
会议回顾了桐城教育曾经的辉煌,总结了市委、市政府实施“人文强市”战略以来“教育振兴”工程、“文教名城”打造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对教育改革推进、教育质量回升、教育资源保障、教育风气纯正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
刘中汉指出,没有教育发展的“优先”,就没有民生事业的“领先”;没有教育成绩的“卓越”,就难有经济发展的“跨越”。会议要求瞄准建设“全省一流、全国知名”教育强市目标,用实干、实绩振兴桐城教育,重塑教育辉煌;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第一目标,扎实抓好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学生、名学校“五名工程”,推动教育质量迈上新台阶;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培育强项优势学科,形成“一校一特色”、“一校一精品”教育品牌;加大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力度,支持江淮工业学校做大、做强,积极申报国家项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技能人才。
会议表彰了先进典型,青草镇等10个单位获“支持教育发展”先进单位。桐城中学等五个单位获2017~2018学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先进单位;桐城中学、桐城市高考辅导学校获2017~2018学年度高考教育教学质量团体优胜奖;第八中学获高考艺术优胜奖。第二中学等九个单位获2017~2018学年度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成果奖。周兴广等九名教师获教育工作突出贡献奖。
先进典型受表彰
市领导为先进典型颁奖
聚焦桐城教育大会 数字
812名
2017年,谋划和实施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成立12个学区管理委员会。广泛征求社会、学校及学生家长意见,进行小学布局调整,撤并村小学、教学点68所,新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村小学改教学点36所,分流教师231人、学生1194名。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积极开展教师调配和交流工作,采取学区内“交流”、乡村教师“上挂”和城市教师“支教”等形式,促进城乡教师工作交流。近年来,全市812名教师进行了跨校交流。过去同一镇域内学校教学研究各自为阵的窘境彻底改观,区域内和学区间“比,赶,超”蔚然成风。同时,建立教研员联系义务教育学区和直管学校制度,全力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成效初步显现。
1.15亿
以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级评估为契机,加大教育投入,累计完成教育基建投资1.15亿元,实施了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城区学校扩容、学校标准化食堂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信息化建设等重点工程,新建、改扩建56所学校。截至目前,全市137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64所学校进行了数字化校园网络标准建设,中小学“班班通”普及面达到100%,宽带网络接入率达到100%,实现义务教育信息化设施装备全覆盖,“在线课堂”使用率达97.74%,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均达到省级标准化学校办学标准。智慧校园试点工作已经启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面实施教育民生工程。实行城乡统一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逐年提高。启动学前教育提升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5所,对89所民办幼儿园和看护点进行规范管理。挖掘办学潜能,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金神初级中学整体搬迁至第10中学,卅铺初级中学搬迁至第八中学,南演初级中学搬迁至第五中学,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第二中学高中部停招,扩大了初中规模。同安小学、实验小学、东关小学新建教学楼,启用新建盛唐小学,城区中小学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城区“大班额”问题得到部分缓解。
60%
教育质量提升达到新高度。近年来,狠抓日常,强化教研,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升。突出因材施教,加强教研教改,圆满完成教育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组织工作,获教育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优秀组织奖”。2018年,本科总达线率为60%(全省为43.9%),超过全省16.1个百分点,居安庆市第三位,600分以上219人。教师能力素养明显提升。教育系统获批省、市新立项课题46个,结题50个;在国家级、省级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330篇;15位教师获省“特级教师”称号,203名教师被授予安庆市骨干教师、34人被授予第三届安庆市学科带头人,10人成为安庆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近170人次在国家级、省级、安庆市级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奖。
8618名
精准施策、积极作为,让教育公平惠及莘莘学子。全面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满意度。按照“划片,就近,免试”入学原则,规范义务教育学校起始年级招生管理,城区公办幼儿园新生一律实行摇号入园。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80%招生计划分配到辖区内初中学校,进城务工和外来经商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同城待遇”。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建立自幼儿园到大学学段的资助体系,确保每一名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全市中小学共建立留守儿童之家78个,弱势群体子女受教育权利得到切实保障。适应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城镇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群众高度关注的“入学难”、“入园难”和“大班额”等教育民生问题正在得到积极解决。主动发挥行业优势,扎实推进教育精准脱贫攻坚,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关于教育扶贫工作精神,将教育扶贫工作督查整改列为重点,成立教育扶贫工作专班,定期开展督查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发动党员教师1825人成立扶贫工作队,对全市8618名建档立卡困难学生家庭进行走访调查,核对贫困户家庭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情况,宣传教育扶贫资助政策。
聚焦桐城教育大会 关键词
办学集团
围绕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实现优质均衡的目标,积极推行建立集团化办学模式。2018年,创办了实验小学办学集团和文昌幼儿园办学集团,下一步,加速推进集团办学的改革。根据该市教育资源状况和现有的配置情况,认真摸底、评估、研究,做好顶层设计。以优质资源为核心,打破区域界限、校际界限,学段界限,采取“老校+新校”、“强校+弱校”的模式,做到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结合实际情况,开发灵活多样的集团办学模式,既要有紧密型一体化集团办学模式,也允许有松散型互助式集团办学模式,实事求是,稳步推进。通过强化办学集团的内部治理,加强教师调配,促进开展课程共建、教学共研,发挥优质资源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办学集团的优质化发展。
农村学区
在不断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学区运行机制的优化改革。确立学区在本区域教育领域的核心地位,明确学区在本区域所承担的核心职能,充分发挥其在本区域的核心作用。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及时掌握和总结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做到强化领导与提升服务并重。面对社会转型期给农村教育带来的问题和冲击,学区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解决“乡村弱”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通过寄宿制学校建设、校车接送上下学等方式,努力使农村留守儿童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学区的领导大部分都是从教育一线成长起来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资源,要求学区领导要带头从事一线教学,积极发挥这笔宝贵资源的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
优质均衡
近年来,整合城区初中资源,按计划做好原第五中学改建初级中学的工作,最终在城区形成规模相当、师资力量相当、办学条件相当的三所城区初级中学;城区新建小学两所、整合和改建小学两所,以满足城镇化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带来的城区学位需求;深入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和完善幼儿园布局建设规划,积极推进幼儿园扩容和改造提升,到2020年,完成八所幼儿园建设任务;加强镇区学校的建设力度,通过增加学校教学用房、提升学校运动场地来改善各镇区初级中学和中心小学的办学条件;进一步做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通过布局优化、寄宿制学校创设、校车服务等多种方式,促进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让农村留守儿童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通过以上举措的实施,为2020年能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提供了保障。
高中发展
到“十三五”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要达到98%以上。所有高中学校教室建成多媒体教室,现代教学媒体能充分应用于教学。继续实施高中质量提升和特色发展工程,三所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积极争创省优秀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要在全省争位次。中等职业教育要加强政策和发展趋势的研判,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要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整合资源、分工协作,走集团化办学之路;要走出去、引进来,与高职院校衔接,走上下游合作之路;要面向社会、尊重规律、用活政策,走普职融通之路。高考辅导学校承担着非常重要的社会责任,延伸了莘莘学子的求学之路,圆了多少学子的成才之梦,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办学活力,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后劲。
“提升工程”
重视新教师职前培训,强化教师的职后培训,以实施国培、省培为引领,推动中小学教师分类、分层、分岗位全员培训。探索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到外地名校挂职培训。坚持开展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挂职培训工作。各学校要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培训,并积极开展学校层面的各种研讨、交流、示范课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智慧课堂”、“智慧校园”建设进度,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完成市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并发挥在教师培训中的积极作用。继续开展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选拔工作,落实名优教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和传、帮、带作用,让教育事业薪火相传。大力提高班主任队伍的育德能力,面向全市重点培训100名骨干班主任。各学校要为班主任创设良好的学习、办公、交流工作平台,使广大教师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本版稿件由王浩淼、姚勇、朱泽卫采写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