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准扶贫在芜湖
04版:专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69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12月19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69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教育精准扶贫在芜湖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8-12-19 11:33:05

   “如果不是王阿姨、江叔叔的帮助,我可能早就辍学了,我家现在可能还是一团糟”。李子豪(化名),无为县襄安中学高二学生。他口中的王阿姨、江叔叔不是别人,是芜湖市教育局前任局长王红月、现任局长江汛。作为市教育局领导的结对帮扶对象,从2016年至今,在两任局长的接力帮扶下,李子豪顺利读完了初中,并进入到襄安中学继续高中教育。据其班主任介绍,目前,李子豪成绩尚可,高考发挥稳定的话,考上一所本科大学将不是难事。

  在无为县,像李子豪这样的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有很多,但无一因贫失学。据统计,有着一百多万人口的无为县,目前各学段在校贫困家庭1.1778万户1.5752万人,教育扶贫任务格外艰巨。为了确保无一名学生因贫失学,芜湖市全面打响教育精准扶贫战,以无为县、南陵县为主战场,以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重点,落实多元扶持与特惠资助政策,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具有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的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扶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确保教育发展重要指标稳步提高。


精准大排查一个不能少

  “基础性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贫困户存在等、靠、要的现象,接下来还要抓紧督促。”12月12日下午,刚刚接受完第三方测评考核后,南陵县教育局局长潘忠杰随即回到局里,就考核发现的一些问题召开了总结会。
  这是本报记者恰好碰见的。但在过去的三年里,为了教育扶贫工作而加班、节假日上岗早已成为南陵县教育局的常态。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教育扶贫攻坚克难的关键一年,也是教育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在潘忠杰看来,作为教育部门理应发挥职能作用,扶贫先扶智,务必将脱贫攻坚与教育发展有机结合,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围绕这一核心理念,着重于兴教助学和驻村帮扶,南陵县教育局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脱贫上见实效。
  伍先道,原三里镇中心小学副校长,2017年4月被抽调县教育局担任扶贫专干。
  “第一次去村里督查建档立卡,真的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一提及扶贫,56岁的伍先道话儿特别多。他告诉记者,局里面成立了四个组,深入全县8个乡(镇)157个村(社区),重点排查是否有符合资助条件的遗漏学生、教育扶贫告知单是否放入贫困户档案盒中等。同时,督查学校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走访活动的开展情况、摸底排查的资料,以及学生、家长对资助政策知晓度和满意度等。
  伍先道直言,建立教育系统的扶贫数据库成为一切工作展开的关键。“这里面有几个地方最容易出错,如性别不符、身份证号码不对、建档立卡的号码不匹配,还有重复上报、在外的人联系不畅等”。
  黄珍珍(化名),家住南陵县河湾镇涧西村,一直随母亲在县城上幼儿园,后来又去了芜湖市上初中,户口所在地无法联系上他们。在分片小组的精心排查后,找到了她母亲原来的户籍所在地,前后跑了一个多月,多次找到学校,为她争取了1000元的教育资助,同时免除了各种费用。
  9月27日,县教育局在排查中发现弋江镇亲青幼儿园一位名为胡晓晓(化名)的幼儿疏漏了。经过了解,该幼儿家住弋江镇柿坝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途因为孩子生病退学了,开学很长时间后才入园的。根据全市扶贫统一政策,给该幼儿及时分发了1000元资助款。
  “通过县、乡(镇)、村、校四方联动过滤式排查提升精度,确保不漏一户,零死角”。该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筑牢教育扶贫工程,该局成立了排查小组,深入基层一线,排查走访全县157个行政村,与每个村的扶贫专干对接,详细查阅、核对资助信息资料、查看入户告知单,补缺补漏,宣传教育精准扶贫政策,提高村干部对教育扶贫政策知晓率;与各乡(镇)扶贫办公室对接,进行认真比对,做到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是否有遗漏和是否存在错发、冒领、漏领现象。
  截至11月底,根据南陵县2018年秋季学期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学子女2044人(本县户籍1975人,外地户籍69人),其中学前教育175人、义务教育1043人、高中(职业)教育453人、大学教育372人。全年共发放教育扶贫学生资助资金422.26万元(其中县教育局发放383.91万元,外县就读的本县户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读学校发放38.35万元),共计发放3304人次,确保教育资助不漏一人、不缺一环、不慢一拍、不缺一户。

提标扩面助力贫困学子圆梦校园

  学前教育阶段,在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每年可享受2000元的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在国家规定的“两免一补”的基础上,扩充到“四免一补”(免除学杂费、教材费、作业本费和中考中招费用),对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普通高中阶段,在校在籍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享受每年3000元资助……在芜湖市大学、中学、小学学生及幼儿手中都有一份《芜湖教育扶贫宣传手册》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所有资助政策,资助对象、资助内容、资助标准一目了然。
  “精准识别资助对象后,市教育局会同市财政局、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芜湖市教育扶贫提升工作方案》,结合我市教育实际,坚持普惠加特惠的扶贫工作思路,通过提标扩面、顶格资助、‘绿色通道’、公办和民办学校全覆盖等多元扶持政策,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升级版”。芜湖市教育局计财科科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丰家栋说,在具体操作时,坚持提标准、减负担、补短板,按顶格标准提高学前教育、普通高中、高校学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水平。同时,在省定免除建档立卡高中阶段学生学杂费的基础上,扩大资助标准,对建档立卡学生同时免除书本费和住宿费,生均将减少教育支出2000元以上。针对扶贫检查反馈中指出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覆盖面的问题,市、县新增普通高校建档立卡大学生资助政策。鼓励、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对该市户籍首次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建档立卡和城乡低保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实施每生2000元一次性就学扶助。南陵县、无为县对本县建档立卡高校学生实施困难资助。
  采访时,丰家栋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名考入普通高校的建档立卡应届高中毕业生入学一共可以获得1.7万元资助,其中县财政一次性资助3000元、国家全年助学金4000元、国家助学贷款8000元,以及2000元的生活补助。“这还不包括各种社会资助。这些年,我们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如希望工程、“雨露计划”等,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争取最大化的资助,这在全省并不多见。丰家栋说,真金白银的投入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圆梦大学。
  叶安琪,家住南陵县籍山镇仓溪村,今年考入浙江理工大学,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政策,她拿到了1500元高校助学金。之前,叶安琪就读南陵中学,每学期享受2470元资助,同时免除学杂费、书本费和住宿费。
  “教育扶贫是真扶贫”。该村党支部书记许明胜告诉记者,兴教助学是个大好事,许多孩子真的非常受益。全村44户154人在2017年已全部脱贫,其中没有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189名特殊孩子的温馨求学路

  在这场提标扩面工程背后,受益的还有一群特殊的孩子。每一项资助政策,都像是一滴雨滴滋润着他们的成长。他们就是芜湖市培智学校的189名学生。
  12月13日,记者到位于该市赤铸山西路上的培智学校,时值早操时间,一百多名学生在教师、陪读家长、实习大学生的帮助下,伴随着音乐,扭动着身体,因为各种身体上的残疾,他们的动作并不标准,甚至看起来有点滑稽,但这丝毫没影响到他们的心情,无论是教师和学生,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这多亏了国家的资助政策,要不然这些孩子根本享受不到这样的教育。”看着操场上蹦蹦跳跳的学生,校长朱艳略显心疼地说。目前,该校有189名残疾学生,其中有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8名。该校立足校情,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帮助建档立卡的家庭解决子女就学经济困难,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子女在校享受免学杂费并补助公用经费3000元,特殊教育学校小学生免除国家教科书90元。学杂费和教科书费在开学时直接免除,享受了民生工程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补助625元,补助费每年学期初通过银行卡发放形式打入学生个人账户。
  为确保精准扶贫落实到位,该校领导、党员教师和班主任分小组带头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结对帮扶,每年暑假和春节期间分别开展大家访活动,在上门慰问的同时,将国家的资助政策宣传到户。
  张应(化名),智障患者,该校六年级学生。朱艳在与其结对帮扶后得知,这些年来,为了给张应看病,一家人倾其所有,家徒四壁,目前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在校外租房陪读。针对这种情况,除了国家规定的资助政策,朱艳还积极为其争取“雨露计划”等资助项目,尽最大可能减轻其家庭经济压力。
  然而,有学上还不够,随着教育扶贫工作的纵深的推进,让这189名学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成了该校扶贫的新任务,为此,该校以生活课程为核心,开设了家政、烘焙、绘本、音乐训练、劳动等课程,教会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在普通小学,系鞋带、扣纽扣、拉拉链根本不需要教的,但这里不行,很多学生进来时连这些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我们得从头教起”。该校德育处主任李惠惠说,该校的办学宗旨是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所以学校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会生活,然后才是挖掘特长和潜能,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
  令该校全体教师颇感欣慰的是经过几年的重复教育和训练,到了高年级之后,学生们基本上能够实现生活自理。尤其是作为省特殊奥林匹克羽毛球训练基地,该校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省级、国家级羽毛球特殊奥林匹克运动员,历年来在国际、全国及省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夺得奖牌近百余枚,其中金牌近40枚。
  “如果不是党和国家的扶贫好政策,我这娃娃这一生恐怕就废了,更别提有现在的成绩了。”说起国家和学校这些年来的帮扶,学生家长刘琴(化名)啧啧称赞道。其女儿倩倩(化名)在该校就读七年级,因为听力残疾和自闭症,让这个家庭一度蒙上了灰色。然而进校后,倩倩在接触到羽毛球后,展现出过人的天赋,不仅球打得好,性格也开朗多了。去年,倩倩代表学校远赴香港参加香港回归20周年羽毛球邀请赛。看到孩子的改变,刘琴一家重燃对生活的希望。

首部教育扶贫题材黄梅戏唱响江城

  女大学生何吉祥,家境贫寒,自幼由患有眼疾的父亲独自养大,在进入芜湖医药卫生学校就读后,她背负着家庭贫困、父亲患病的重担,但与此同时,由纪兰为代表的校方一直为她提供着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最好的扶贫政策。此外,好友小磊、奶奶、父亲等也一直支持、帮助着她,在历经生活中的坎坷、挫折、困惑和迷茫后,何吉祥最终笑对人生、笑对社会,实现了人生价值……
  今年秋季开学不到一个月时,由芜湖医药卫生学校、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芜湖县支行主办的大型教育扶贫黄梅戏《吉祥草》在芜湖县黄梅戏大剧院首次演出,1小时40分钟的演出,屡屡被经久不息的掌声淹没,演出结束后,台上台下不少演员、观众眼泛泪光,还沉浸在感动的氛围中。
  “之所以能收到这么好的反响、感动这么多人,是因为它真实,剧中的故事戳中了许多扶贫人、受助人的心窝”。该校校长张蒙恩说,这部扶贫大戏以学校教育扶贫工作实践为素材,涵盖了招生、教育教学、就业创业等资助和育人全过程。能被搬上黄梅戏舞台源于芜湖县黄梅戏剧团团长曹帮萍的一次到校走访,在接触到该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感于学生们的现状和扶贫政策,曹帮萍萌生了打造一部教育扶贫题材黄梅戏的想法。经过商量,大家一致认为这个现实题材十分有意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依然是一个很庞大的人群,需要我们去关注、去帮助,而且如今教育扶贫力度真的很大,我们认为这值得搬到黄梅戏舞台上的。”曹帮萍说。
  黄梅声声话扶贫。据丰家栋介绍,目前《吉祥草》已在芜湖市多地演出,均收到不错的效果。通过这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芜湖市的资助政策,更容易被大家知晓和记住。
  除了唱好扶贫大戏,该市将扶贫政策宣传纳入到常规工作中,如市教育局多次召开全市教育扶贫工作培训会议;在国务院扶贫开发网站刊登文章《安徽:教育扶贫砥砺前行》,做经验推广;在芜湖教育信息网开设专题专栏;市教育局做客芜湖新闻综合广播宣传全市教育民生工程与教育扶贫工作;设计、印制《芜湖教育扶贫手册》、《芜湖市民生工程政策告知单》教育扶贫宣传资料“一册通”和《致学生家长朋友一封信》发放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形成人人知晓教育扶贫政策、人人参与教育扶贫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无为县教育系统在传统的板报、告知单等宣传方式上力求创新,将资助政策以课程的形式纳入到学校正常的教学和活动中,通过每学期初和学期末的“资助政策宣讲两节课”,向学生介绍相关资助政策,并积极开展走村入户、广场展板、师生捐款、学生征文等活动,使资助政策知晓率大幅提升。教育系统每年开展扶贫日活动,召开主题班会、发放资助政策告知单等“小手拉大手”方式宣传教育扶贫政策,使资助政策深入人心。

包村到户切实为贫困户谋福利

  无为县刘渡镇农林村是芜湖市教育局定点帮扶村。12月12日下午,记者一行从市区出发,从省道到乡道再到村里的水泥路,颠簸了两个多小时,才到农林村。一下车,村口的一排崭新的健身器材与周边空旷的农田形成鲜明的对比,颇为引人注意。
  “这是结对帮扶后,市教育局联系市体育局为村里争取到的一套体育健身路径,有了它,老百姓吃过饭后,也能有个休闲健身的好去处。”陶定富,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现任农林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对农林村的扶贫工作一清二楚。
  “不知道你们记者今天要来,呵呵,头发长了都忙得没时间去理。”坐定后,陶定富一边捋捋略显蓬乱的头发,一边歉意地解释。原来,在刚刚结束的教育扶贫第三方评估中,陶定富已经有一个多的时间没回家了,马上又要着手准备全国交叉检查。话音刚落,陶定富的爱人陈福荣嗔怪道:“他这个人就这样,一忙工作就一门心思投入进去,吃饭、睡觉都是简单对付,十天半个月不回家是常有的事。”原来,早在2006年,作为我省第三批选派干部,陶定富就在农村工作了三年零三个月。去年4月,有着在农村工作经验的陶定富走上扶贫一线,从此在农林村村民委员会大院里扎下了第二个家。
  进村之后,陶定富快速进入角色,一边抓党建,一边与村里的七名贫困户结对帮扶,一边挨家挨户核实情况,了解民情,倾听民意,为农林村的百姓切切实实做好服务。这期间,在他和扶贫工作队的努力争取下,村里的基础设施有了明显的改善,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新修了5条水泥路。“国家扶贫日时,全市教育系统捐助了21万元用于扶贫工作,这笔款一到位,最后三条路修好,全村的‘畅通工程’就全部结束了,20个自然村之间就全都通上水泥路了。”说这话时,陶定富的眼里满满的都是光。
  帮助贫困户产业脱贫也是陶定富日常工作的一部分。2017年在了解到当地农户种植的藕产量大、质量优,制作成藕粉销售,但卖不上价格,陶定富第一时间反馈给市教育局,由局里与村干部多次联系市、县相关部门,力争农林藕粉通过质量认证,并通过农展会为贫困户销售藕粉五百五十余千克,为贫困户增收2.2万元。此外,通过其他渠道为农林村九户贫困户销售藕粉一千五百余千克,贫困户均增收6000元。“今年又到了销售藕粉的时节了,我这每天都在刷朋友圈,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都买一些。”说这话时,陶定富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快递单,那是他今天刚发往广东省深圳市的15千克藕粉的快递存根,收件人是他妹妹的同学。
  为了照顾陶定富的生活,也为了能在全市的教育扶贫工作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陈福荣主动请缨到当地的爱国学校支教,担任美术学科的教学。“这里条件虽不能和市实验幼儿园相比,教学任务也重多了,但一想到这里的学生能够上到美术课,感觉自己的付出很值。”
  交出这一年扶贫答卷的还有芜湖市教育局,今年初,市教育局召开定点帮扶工作会议,制定2018年定点帮扶计划,谋划全年农林村脱贫攻坚规划。市教育局主要领导带领局领导班子通过多次摸排走访、多次协调会商,最终研究确定2018年重点拟脱贫对象11户21人,为他们制定详细的帮扶清单。翻开工作簿:申报“一村一品”产业基地,带动21户贫困户21人就业;帮助光辉藕粉加工厂成立“光辉扶贫就业驿站”;金融扶贫为18户贫困户争取了50天的无息贷款用于发展产业;安排14户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其中7户重建、7户修缮;春节期间,市教育局、安徽楚江公司筹集资金八万元,集中慰问了98户贫困户和部分有实际困难的边缘户;联系中国农工民主党芜湖市委员会,组织各医院专家为出行不便的病人送医上门,为贫困户免费送药……随着一项项扶贫政策的落地开花,年初定下的11户贫困户已基本脱贫。

扶贫政策落地开花

  12月12日下午,见到李子豪时,他刚放学,在上晚自习前,他有一个多小时回到校外的出租房吃饭、休息。进入高二后,学习任务繁重而有序,对于未来,李子豪表示想考上一所好大学,以此来报达王阿姨和江叔叔的照顾之情。
  与李子豪一样受益国家扶贫政策的还有该校高二(10)班学生辰辰(化名)。在辰辰4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妈妈从此离家出走,再也没回来过,年幼的辰辰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家里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都揭不开锅,哪来的钱上学呢?都是国家的好政策,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地享受校园时光。”回想自己这一路走来的求学生涯,辰辰颇为感慨。而给辰辰传达国家资助政策的正是她的帮扶结对人、无为县教育局局长伍小平。除了帮助辰辰争取到资助政策,伍小平还将无为县的产业扶贫政策及时送到,鼓励辰辰的爷爷、奶奶养殖猪和鸡,每年拿到2400元的专项补助。这些都让辰辰一家的生活压力得到了缓解。
  作为芜湖市教育扶贫的主阵地之一,无为县教育局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对标“六个精准”、“五个一批”,集聚各方资源,让寒门学子尽享党和政府的温暖。2018年全年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7654人2151.8万元。
  为了辐射更多学子,无为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方世华介绍,县教育局在教育扶贫资助的基础上,着力于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通过2014年~2018年“全面改薄”项目,改善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不断加强贫困地区中小学师资配备,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城区教师到乡村或薄弱学校支教,依法保障并提高贫困地区教师待遇,在职称评审上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贫困地区学校教师倾斜;不断加强对乡村教师培训工作,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加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运转经费保障,对不足百人的村小学及教学点按照百人补足、补齐经费,经费及时、足额拨付,确保贫困地区学校正常运转;实行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工作,2017年组建90对结对共建学校,贫困村学校做到了全覆盖。
  无为县教育扶贫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同为主战场的南陵县同样热火朝天。
  茶林村是南陵县教育局对口帮扶村。该村位于南陵县家发镇东南部,是抗美援朝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李家发烈士的故里。全村有29个村民小组,630户,216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77人。
  张厚波是芜湖科技工程学校副校长,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017年5月起担任茶林村扶贫工作组组长。通过紧密的走访调研,一揽子围绕茶林村脱贫的方案呼之欲出:产业扶贫,通过和种田大户合作采取土地入股分红为九户贫困户每亩田多增收100元,通过乡村旅游解决贫困户卖菜难;社会兜底,为39户贫困户办理了低保;就业脱贫,村里聘请三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为保洁员,其他五位贫困户为村里“四员”;金融扶贫,为16户符合政策的贫困户办理了小额贷款;基础设施,拓宽了茶花路,新修了赵村路,加固维修了花园圩、山河圩;智力扶贫,积极为六户贫困户子女申请教育资助,特别是针对有残疾的贫困户子女给与了特别的关心。如今,茶林村已全部脱贫。

座谈会会场
陶定富在辅导学生写作业
陈福荣在上美术课
无为县襄安中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过生日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程榕娟、韦玉柏,特约通讯员沈才权采写
□配文图片由本报记者傅军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