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握好扶贫接力棒 团徽闪耀扶贫路
02版:专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6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12月07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62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黟县:握好扶贫接力棒 团徽闪耀扶贫路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谢婷婷 发布日期:2018-12-07 11:20:50

  从黟县县城驱车前往该县柯村镇宝溪村全程约60千米,需要翻越方家岭、茅山岭、翠林岭。自2014年11月挂职担任宝溪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以来,这条崎岖绵延的山路,团县委书记唐飞鹏走过无数回,对于路途中哪里有急弯、哪里有隧道、哪里是最佳摄影点都再熟悉不过。“三年五个月零七天。”采访中,对于自己驻村扶贫的时长,他脱口而出。今年4月,团县委副书记刘德华到宝溪村挂职党总支副书记、扶贫工作队副队长。接过这根精准扶贫的接力棒,续跑脱贫攻坚的接力赛,四年来,宝溪村的扶贫路上,团徽闪耀,青春荣光。

宝溪村亮了

  车子驶进宝溪村,架设的路灯树立在道路两旁。说起村里的新变化,村民张千元指着崭新的路灯兴奋地说:“宝溪村亮了。”
  11月初,全长8公里、共计180杆的路灯在宝溪村架设完工,在一个个漫长的黑夜照亮着这条并不宽敞的山间小道。“以前我们驻村的时候,夜里走访贫困户只能抹黑,或者靠手电筒、手机照明,现在好了。”在县城或城市中司空见惯的路灯无论是在唐飞鹏还是村民们的口中,都成了稀罕的“香饽饽”。
  刘德华介绍,德兴——上饶高速公路开通后,宝溪村的地理区位优势将更趋明显。村里提前谋划,于10月中旬开始动工拓宽宝溪至临近高速公路出口的道路。“今后,宝溪村无论是便利交通、招商引资还是发展旅游,这条路将是关键所在。”
  张千元返乡两年,今年在村里流转、开挖了16亩水塘养起了龙虾,目前龙虾长势良好。最近,他正在向村里和县林业局积极申报五十多亩的油茶种植项目。“我中间养龙虾,这一片种油茶,那里再载上果树……”张千元兴奋地向记者描绘着他意欲打造的“宝溪村旅游窗口”。
  贫困户先后脱贫了,路通了,灯亮了,有志青年返乡了,宝溪村的未来更加有希望了。

三年五个月零七天

  接到挂职驻村扶贫任务的时候,唐飞鹏的儿子才两个月大。“没想太多,家人很支持,觉得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到真正的一线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很好”。按照省委提出的“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维护稳定,锻炼干部,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六句话目标要求,三年五个月零七天,唐飞鹏扎根基层、服务农民、建功农村,结下了深厚的“宝溪情”。
  在宝溪村村民委员会屋后,面积430平方米的宝溪茶厂今年茶季已经投入使用,每年能通过对外出租的方式给村集体经济增收。每次说到这,唐飞鹏觉得很欣慰。驻村扶贫期间,他不仅坚持以党建为龙头,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以项目为抓手,实现基础设施全覆盖。同时,坚持以增收为目的,千方百计壮大集体经济。以村党总支、村民委员会为成员成立宝田粮油专业合作社,年均增加村级集体经济两万元;利用扶贫项目资金购买收割机,作为村级固定资产向外出租,每年增加收入一万元;实施大蒜、金丝皇菊种植项目,扩充全村农业产业多元化;入股桃花源酒厂、有农公司、清野茶厂、有春家庭农场、琅山庵茶叶合作社,每年增加收入3.1万元;争取组织部门、扶贫部门打捆资金21万元,将实施村级集体资产五子潭片90亩茶园拓荒改造等。
  再次回村看望已脱贫的贫困户王友义一家,其家人远远便认出了唐飞鹏和刘德华。“唐书记回来了,快进屋坐一会儿。”家人忙不迭地拉出凳子招呼。这些年,一家人通过各种扶贫政策,不仅享受基本的生活、医疗保障,还有村种植、养殖补助等,如今更是在危房改造后,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临走,一家人特别热情地对唐飞鹏说:“不忙时常回村看看。”
  2017年,宝溪村仅余14户贫困户底数,唐飞鹏带领工作队调整、充实帮扶单位,与贫困户实现“多对一”结对,根据致贫原因对每个贫困户量身订制脱贫方案,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同时,对村集体经济收入中的项目纯利润,以村级七、贫困户三的比例进行分成打卡发放,让村和贫困户实现互利共赢。
  “宝溪,寄托了我最初的梦想。宝溪,抚慰了我落魄的沮丧。宝溪,承载了我幸福的希望。宝溪,见证了我青春的成长。”唐飞鹏这样总结自己的三年宝溪行、一生宝溪情。

接过的是使命与担当

  今年4月10日,刘德华到宝溪村参与扶贫工作,这一次他与以往每次进村的感受不一样,“接过了扶贫的接力棒,也就接过了团干部扶贫的使命与担当”。
  已脱贫的贫困户程梅奎今年64岁。以前住的房子每逢雨雪,屋内一片狼藉。如今住进改造重建后的新房,心情跟着好了不少。“现在政策好,我们吃喝不愁,生活有保障”。程梅奎说,自己平时不闲着,翻翻地,种种油菜,活动活动身体好。
  前不久,家里的自来水管不通,他一个电话打给了刘德华。没一会儿工夫,刘德华就带着村里的维修师傅赶来了,当场就解决了问题。“平时生活上,他们经常问有什么困难。如果遇到突发情况,我一般会主动去找他们”。程梅奎无儿无女,感觉扶贫干部好比自己的孩子一样亲。
  已脱贫的贫困户盛明松家养的老母猪最近刚刚生下了18头小猪仔,加上年底几头年猪即将出栏,他找来现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云和刘德华,帮着谋划。“虽然不愁卖,但是也想村里帮忙想办法卖个更好的价钱”。盛明松告诉记者,如今他主要在家门口一边帮临工、养养猪,一边照应家里,“两个女儿陆续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日子越来越好了”。
  驻村以来,刘德华协助扶贫工作队重点通过抓牢党员思想教育、抓好换届选举、抓实村集体经济增收方面做好党建工作。在扶贫日常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落实教育扶贫、健康脱贫、危房改造、金融扶贫等帮扶政策。“结合村民小组长换届工作,村党总支、村民委员会将13个村民小组反映急需解决的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测量,全部编入村未来五年项目库,未来五年将重点以项目库42个项目为支撑,加快推进全村各项工作。”采访最后,刘德华说,宝溪村的发展任重道远,自己深感肩上的使命与责任重大,一定会握好接力棒,跑好接力赛,在宝溪村书写奋斗的青春,留下光辉的成长印迹。

关注留守儿童

刘德华走访贫困户

宣传扶贫政策

为村内大学新生发放奖学金

刘德华在萝卜基地种萝卜

贫困户做菊花

贫困户参与项目建设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