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利少年班不灰心终圆梦中国科大
03版:学霸养成记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59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12月0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59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失利少年班不灰心终圆梦中国科大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8-12-03 14:24:16

芜湖市第一中学“学霸”张韬跟你分享别样高考路

本期“学霸”

张 韬
毕业中学:芜湖市第一中学
就读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高考总分:679分(2016届理科)
高考排名:省73~81(并列)
高中经历:物理竞赛省二等奖
社团:英语角社长(2014年~2015年)
爱好:篮球、跑步等
各项荣誉:优秀新生奖,优秀学生奖学金银奖、铜奖,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
大学所任职务:团支部书记,物理学院团委代表等。

    “高中三年好比磨一把能打仗的剑,高一、高二分别造好剑柄和剑身,而高三则是要磨好剑刃,现在你花了前两年造好剑柄和剑身,直接上战场当然没法获得大成功,但不妨提前模拟好战场的情况,这样一来对于如何塑造剑刃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口述  张  韬 
  整理  王  玉
  本报记者  王联广

  两次高考经历:我参加了两次高考,第一次是2015年,因为我报名参加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少年班,当时正好赶上我省命题的最后一年。但最后很不幸,第一年只有618分的总分,离高二考上少年班的分数线有十几分之差。这次失败让我很挫伤,也导致了后来物理竞赛的滑坡。但这段经历对我高三备战第二次高考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还是想拿出来与大家分享:第一次高考之前,我只做了一轮复习(甚至无法称之为复习,因为我一边预习一边跟着当时的高三复习),虽然我能弄懂不少理科的知识,但是对英语和语文更需要厚积薄发的语言课程来说,成效实在不能称之为显著。因此,建议大家的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如一周)就要主动找一套试卷来做,这样才能让你的手感和语感得到保持。数学和理科是真的可以速成的,但是这是我时间紧迫的无奈之选,现在大家可能还在经历一轮复习,我同样建议大家不要把一些学科的复习负担留到后面,这样包袱只会越来越大,不妨现在开始就找高考模拟卷来写,虽然刚开始可能会有不太好看的成绩(我高二随高三一起参加了当时第一次模拟考试,考了300名),但一定不要灰心丧气,这都属于正常的范畴。高中三年好比磨一把能打仗的剑,高一、高二分别造好剑柄和剑身,而高三则是要磨好剑刃,现在你花了前两年造好剑柄和剑身,直接上战场当然没法获得大成功,但不妨提前模拟好战场的情况,这样一来对于如何塑造剑刃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提前复习:对于准备高考这件事来说,我认为学校的一轮、二轮复习之类的确实很有效,但我的学习方法则是建立在学校的节奏之前,当学校开始一轮复习的时候,我认为如果这时候你已经考过一次高考了,那当然整体复习一遍对你的高考肯定是锦上添花;倘若没有,也不需要担心,你不妨稍稍加快自己的节奏,率先复习即将跟着大家一起复习的知识,提前把自己的问题提前找到,这样在随着大家一起一轮复习或者二轮复习之时,你已经对你的漏洞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这样一来,你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项突破。
  正视偏科:记忆里,高考结束那年,很多学弟、学妹都问过我一个问题:“偏科该如何解决?”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我认为,偏科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拿我来说,高二高考失利事实上大部分原因在于语文:理科综合,260+;数学,130+;英语,130+,但唯独语文只有92分,这显然是大部分人眼中的偏科了吧。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偏好,我也不例外,语文是唯一一门迟迟不能提起我的兴趣的学科,细细想来,越是在这门课上遭受挫折,我便越是不能静下心来学这门课,或者换句话说,这种自卑的心态让我越是没有办法正视这门课。因此,解决偏科首先需要做的事情便是端正心态。还是以我为例,整个高三,我花了接近一半的时间去解决语文上的问题(当然,安徽卷和全国卷还是有不少差异,因此,其他科目也有不少周折)。大部分同学可能认为自己一门课学不好,那就是一直学不好了,殊不知其他科目学好了恰恰反映出自己确实有学习的能力,因此,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自信,因为高考在我们这些大学生看来,真的是“世上无难事”,就像校长经常提到的那样,高考考的是谁更有耐力,而不是谁更有天赋,如果你能在偏科的学科上坚持到底,我相信你也能像我一样,从高二的92分变成高三的120分。
  提高效率:相信大多数同学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遇到一道不会做的题目,思考许久得不到答案,便开始“上头”,越想不出便越是要想,这种情况在理科上发生的尤其多,殊不知这样真的会浪费很多时间,举个例子,一道数学证明题,最常规的方法需要用数学归纳法来证,但倘若一时半会你的思路被局限在其他方法上,或许你花费很长时间确实能想出别的解法,但这样一来,第一,效率变得相当低:只要不是在考场上,那么你做出来一道题和看答案看懂一道题并记住,这二者是没有区别的,但花费的时间则可能大相径庭;第二,你做出这道题的方法可能和常规方法不一致,高考在我看来,考的大多数还是通法,全国卷更是如此,因此,避免死扣一道题是提高效率的最好办法。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能提高效率,这一点相信不需要我多说了,大家只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即可。但在三轮之后建议养成高考模式:早上语文、英语,下午数学、理科综合。
  劳逸结合:在很多人眼里,高考第一名都是“可以从天亮学到天黑的怪物”,事实上真的如此吗?我所在的大学里不乏各个省、市的高考第一名,他们给我的答复不出所料的一致:即使到离考试只有一个月的关头,他们仍然会每天抽出一段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课外阅读,休闲运动,甚至些许时间的小游戏……我相信没有人能做到24小时内除了睡觉、吃饭都保持看书学习的状态,我也不例外,即使离考试只有一周时间,我也会每天抽出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去打篮球(注意不要考前受伤了),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休息方式。我建议大家不要为了学习去刻意丢掉这些元素,高三压力确实很大,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些许调剂。
  学会整理:很多人跟我抱怨:“为什么我做的题目不比某某某少,某某某考试却能比我高?”这件事稍稍思考便知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做题显然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事情,但决定你考试成绩高低的不仅仅是做题的多少,而是做题量×做题效率。那么何为做题效率呢,如果做完一套试卷,自己批改了、订正了,然后丢到垃圾桶里,那么效率几乎为零;但如果做完一套试卷,自己批改好、订正后,把这套试卷每一题的知识点都分析透彻,并且把错了的题目整理到一本本子上(没错,就是所谓的错题本),那么你的做题效率跟这套卷子就匹配起来了。所以,不要埋头在题海里,多做不如精做,只有做完之后消化了,才会真正变成你自己的东西。
  总结:很多人认为高中三年只为了这一次考试,如果考好了对自己以后很有帮助,反之则会一落千丈。我不这么认为,考到一个好大学未必就意味着好的前途,而考到了非一流大学也并非前途渺茫,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大家到了大学就会发现,在一所好大学里做“凤尾”,有时候并不一定会比“鸡头”要来得好,就算发挥失常,在大学鹤立鸡群又如何?高考重要的是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至于高考之后的事情,不妨留给高考之后的自己来解决。无论如何,希望大家能端正心态、稳扎稳打,祝大家在2019年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