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上的“飞鱼”少年 省级非遗定远舞龙的校园传承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59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12月0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59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省级非遗定远舞龙的校园传承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晓君 通讯员 葛晓雪 发布日期:2018-12-03 14:14:24

  11月27日下午,定远县斋朗学校,该县池河双龙表演队的杨华刚正在给“二龙戏蛛”舞龙社团的八年级学生上第一堂训练课。
  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定远舞龙名为“二龙戏蛛”,又名耍龙灯,流传在定远县能仁乡,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能仁庙会上以锣鼓伴奏的传统舞蹈形式让人耳目一新。
  传说东汉末年的某天,适逢能仁寺庙会,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忽然有人大喊:“快看天上……”只见能仁寺上空祥云缭绕,两条巨龙和一位美少女蜘蛛精在空中嬉戏玩耍,翩翩起舞……这一美景的骤然消失,人们叹息不已。为了留下这一美好的记忆,人们自发组织一批青年人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定远县能仁乡的“二龙戏蛛”由此而来,与众不同的是“戏蛛”,不是戏龙珠而是戏蜘蛛精。世代相传。当年人们自发组织耍龙灯,每逢会期、节庆、丰收之年结集一起尽情玩耍,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预示来年平安、丰收、吉祥如意、幸福美满。
  11月23日,定远县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授牌仪式在斋朗学校举行。定远县文化馆馆长等一行人到斋朗学校,他们带去了特有的舞龙队,馆长为学生们讲述了“二龙戏蛛”的传说,作为定远县现代原生态民间舞蹈,其中“立玉柱”、“戏蛛”、“翻水”、“蛟龙”等表演动作环环相扣,令人叫绝。馆长希望学生们能够不孚众望,完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该县池河双龙表演队的杨华刚在报名的学生中挑选了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22名学生作为首批“二龙戏蛛”舞龙社团成员。

练习舞龙基本动作要领

现场讲解授课

首堂课上,学生们有板有眼的练习,“二龙戏蛛”校园传承

手把手讲解舞龙动作要领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