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的意义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魅力 给小学语文课堂插上兴趣的翅膀 家校合力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4版:学科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5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11月28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57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家风的意义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霍邱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杨 琼 发布日期:2018-11-28 13:27:00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好的家风,如化雨春风,影响着一个人的品质和行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的终身学校。家风的形成和延续,关乎一个家庭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子女的一生。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风可以是父辈们经常嘱咐我们的一句话,也可以是一家人都会遵从的一个规矩,更可以是代代相传的一种精神或美德。家风于家庭,勿忘祖先、饮水思源;于社会,弘扬道德,树立新风。必须积极发挥家庭和学校的联动作用,让家风在现代化社会中继续传承并不断传递正能量。
  一、为人父母要注重培树良好家风
  虽然说每个家庭都有各自不同的家庭传统文化,家风也会有所不同。但每个家庭都是跟社会生活息息相通的,孩子们长大后都要进入社会,融入社会。建立家风,必须要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对未来成员的要求,使家风既有家庭的个性特征,也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只有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家风,才能使学生将来能立足于社会。
  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或施教的重点是塑造学生的性格、气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即塑造完美人格的人。而人格是内在的东西,单靠教育活动是不成的,必须依靠良好家风的熏陶,才能渗透到“骨髓”。要积极利用家风开展家庭教育,正面引导和影响子女,教育学生不能只靠某一个人,而是一个教育的整体,而这个教育的整体,实际上就是家风。
  与此同时,父母要加强自身修养,家风是家庭全体成员共同制定、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但家风的决定者,或者说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父母。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家风。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
  二、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
  中国的家风文化可谓源远流长。要强化教育,筑牢家风家训传承的基础。多开展以家训家风为主题的班会、征文比赛、演讲歌咏等活动,把家训家风与校园德育、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等有机结合,让家训家风教育走进课堂,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家训,传承家风。
  结合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形式,组织家长、学生和教师围绕家训、家风对个人品行、道德操守的影响等话题共同展开讨论和评议,动员家长立家训,树家风,以“家风”带“校风”,以“家风”促“民风”,切实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格局,解决道德教育“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三、传承优良家风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所谓家风就是一个家庭里的风尚,而家风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概念,它包含了太多的东西,包括修养、气质、智慧、人品,从一定程度上讲,一个家庭的家风就决定了其成员的事业能走多远。一个家族的振兴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家族走向成功所创立的家风和家教。家风与家教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它总结了前世中无数家庭的得与失以及经验,结晶成为独一无二、适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实际的法宝,引领家庭或家族走向辉煌。
  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
  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勤奋问学、艰苦卓绝、言必行行必果、尊老爱幼、问鼎事业、友善、和睦、民主、敬业、书香……都可成为家庭或家族应该传承的家风。
  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健康发展的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促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让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的力量。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