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 2015年以来,郎溪县通过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出台一系列突破人事体制机制障碍的创新举措,现在郎溪教育人的决心和信心都一往无前,教师队伍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全县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郎溪县督学责任区责任督学李成树
无校籍管理改革给我们郎溪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影响最大的就是编制由教师管理中心统筹,现在全县缺教师的学校也能及时得到补充。2016年,水鸣中心学校没有化学教师,十字初级中学化学教师多,现在两校化学教师可以共享,这在无校籍管理改革之前是不可能实现的,最多就是找一个代课教师应急处理,对教师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对职称竞聘影响也很大,以前教师评职称都是等待,按资排辈,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现在教师竞聘放在全县共同竞争,大家的积极性提高了。教育管理上了一个台阶,现在我县有七个教育集团,教师可以上挂,也可以下派。无校籍管理改革还有一系列的配套制度,教师的竞争氛围浓厚了。这一系列的叠加作用,让我县的教育质量上了一个大台阶。
郎溪县梅渚中学校长刘勇
无校籍管理改革给我县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党的十九大之后,社会在发展,教育也在发展,改革进入深水区,我县的无校籍管理改革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成功的。我校四十多个教师,2011年八个班选不出八个班主任;授课教师也是这样,以英语为例,六位教师每人只愿意带一个班,还有两个班没人带,因为没有任何制度来保障,所以只有靠校长私下和他们协商解决。无校籍管理改革之后,所有教师都要求带班主任、多带课。资源配置合理了,如果初中教师多了,会主动到小学去,乡村的课程不够带,可以到城区求,区域内、集团内都可以选择,打破了职称竞聘的“瓶颈”,我校近三年评了八个副高,以前是不可能的,教育质量提升了,以前老是垫底,现在许多学科都是宣城市第一了。
郎溪县第四小学校长张小伟
我感触颇多,从事教育工作已经有21个年头,从第一次走上讲台起,我就把自己的人生坐标定格在为教育事业奉献终生的轨迹上。现在郎溪县教育发展势头这么好,我更要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不是无校籍管理改革,我是不可能从一个村小学校长成长为县第四小学的校长。今年8月成立的第四小学,从零起步,今年招收五个班,进了17位教师,这是都靠教师管理中心统筹安排的。无校籍管理改革之后,岗位竞聘氛围很浓厚,现在许多教师都想到下面支教,但能支教的教师必须是非常优秀的教师才行。
郎溪县建平镇教管办副主任甘木生
我是2015年“小岗会议”的第一个参与人,我为什么要参加?2014年,我校初中部21个学生、27位教职工,只有三个班级,居然三个班主任选不出来,三个语文教师选不出来,我这个校长只有担任一个班班主任和一个班语文教师。有个物理教师表示“我不上八年级、九年级的物理,我一周只能带七节课”。不改革行吗?通过无校籍管理之后,所有课程都满了,教师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校多余的教师分流到其他兄弟学校和小学部,盘活了教育资源。
郎溪县建平中心小学教导处副主任施拥军
改革之前,我每年最怕的事情就是排课,大家都要求不带课或少带课,而且学校没有制度来制约他。现在好了,不但所有教师都要求带课,而且还“抢课”。我是品德与法治课教研员,现在居然没有课可带了。2017年,我到钱桥小学支教,正好学校一位教师生病了,缺少品德与法治教师,我才松了一口气,“重新”回到教学岗位。钱桥小学虽然是个村小学,在无校籍管理改革之后,村小学教师也能走出学校,参加各类评比了,而且获奖档次也很高。
郎溪县第三小学副校长鲁俊
以前学校硬件、师资力量都严重不足,临聘教师占到1/3,因为教师是单位人,我们无法让乡村学校上挂到我校带课。2016年,我校实行无校籍管理改革之后,秋季开学之前把缺少的教师上报到教师管理服务中心后,该中心根据需要解决了我校的师资问题。今年8月,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成立后,集团内教师进行了双向流动,上挂了19位教师,下派了2位教师。这在以前是不可能有这么大动作、这么多的交流的。
郎溪县涛城中心小学校长秦本强
我见证了无校籍管理改革带来的变化,以前学校缺编,人浮于事。以前,我在毕桥中心学校的时候,学校缺少化学教师,我找到了教师管理服务中心,该中心给我安排了化学教师,这就是无校籍管理的好处。我认为,无校籍打破了学校名额、职称的限制,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我校一个女教师今年54岁了,她告诉我,她评职称还缺少哪些资料,她就准备哪些资料,各种教学活动都要求参加。另外一位男教师今年58岁,经常参加外面优质课活动,我们这潭水算了激活了。现在又是集团化办学,每个教师都是“系统人”,“集团人”,消除了城乡差别。
郎溪县建平中心小学校长王元平
今年秋季开学前,我校与南丰小学、开发区小学、毕桥小学组建了教育集团,集团内乡镇学校到我校上挂锻炼的教师有13人,我校到乡镇学校支教的2人,这解决了我校严重缺教师的困难。集团内教师交流不是择优选拔、调动,没有“调进容易调出难”的弊病,而是有一定期限约定的上挂锻炼,会综合考虑双方学校的学科需要、教师个人情况及意愿等因素。集团内的资源整合,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和教研活动创设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现在,无论是上挂我校的,还是我校下去支教的教师,工作都很敬业。我县实施的集团化办学顺应了教育发展的趋势,既能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驱动教师专业发展,又能实现教师的合理流动,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此外,为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县教育体育局正在积极谋划并即将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这对促进校长队伍的专业发展、提升其学校领导力将发挥积极作用。
郎溪实验小学副校长王明霞
我在2009年~2018年是从事校教务工作,无校籍管理改革之前教务工作非常不好干,因为没有制度制约,教师看心情上课,搞教研更是如此,部分教师不好好上课,还影响了其他想上好课的教师,无校籍管理之后,教师意识到危机,我校有两位不好好上课的教师就落聘了,对其他教师触动很大。以前教研活动大家都不愿意参加,我安排听课没人去,现在不一样了,每次教研活动一出来,大家都抢着去,积极性很高,现在新的问题出现了,就是名额不够。
毕桥镇中心小学校长黄家英
我校是无校籍管理改革试点单位,2015年我校五十多岁的教师占2/3,部分教师等着退休,没有激情,我一直在思考,如果农村教育不改革,真的有可能出大问题。无校籍管理改革在我校试点时,教师们认识到了“我的岗位我做主”,工作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以前,教师和校长没有幸福感,职业倦怠很严重,现在校长、教师的幸福感大幅度提升。
郎溪县十字镇教育干事刘文斌
无校籍管理改革对当地的政府影响很大,就十字镇来说,学校教育质量提升了,务工人员回流了,学生也回流了,2015年,我镇留守学生340多人,2018年只有82人;2015年在校学生4700多人,2018年上升为5072人。现在我镇实行划片招生,第二小学每年增加一个班,没人愿意择校了,因为教育质量都差不多。教育质量的提升也推动了十字镇地方经济快速发展,2015年十字镇只有三十多家企业正常生产,2018年一百一十多家企业正常生产,许多外来投资的企业中层人员都把自己的孩子带到十字镇上学,现在这样的学生有66名,这和我们的教育质量提升是分不开的。
郎溪县南丰中心小学教师黄康莉(上挂到郎溪县建平中心小学)
我是无校籍管理改革的受益者,我19年都在乡村小学教书,今年孩子在县城上高一,没人照顾,得益于无校籍管理改革制度,我上挂到建平中心小学,既上好了课,又照顾到了家庭。
郎溪县教师管理中心副主任纪启来
回首我县无校籍管理改革真是一路曲折、一路艰辛,但感觉很值得。从郎溪县实施的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情况来看,取得较好的效果。一是盘活了县域教育资源。教师无校籍管理,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常态化,教师资源逐渐盘活,教师流动逐步顺畅,极大地盘活了县域教师存量,有效缓解了师资不足的矛盾。“三统筹”真正实现了全县教育体育系统“一盘棋”管理,最大限度地盘活教育资源。二是化解了历史遗留矛盾。实行专业技术岗位和内部等级晋升统筹,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有岗无人聘,想聘无岗位”的矛盾。过去因受所在学校岗位职数限制而长期不能参加职评和岗位晋升的教师看到了希望,获得了机会,心气顺了,干劲足了,教师队伍比以前更和谐、稳定。
□本版配文照片由本报记者晓君摄